手机版

温馨提示:本网站已实现河北省内政务服务一号登录,新用户请注册并完成中级以上实名认证,即可正常登录本网站。

首页 > 要闻动态 > 媒体报道

巧调结构土生金 业兴民富幸福来

2020-12-03  来源:邢台日报 字体:  打印   

截至10月底,内丘县新增“万元钱”面积15207.9亩,完成任务的91.27%——

巧调结构土生金 业兴民富幸福来

本报记者杨永丽 通讯员 翟丽 贾新伟

12月,农民进入“猫冬”季,内丘县南刘庄村农民韩保增却很忙碌。他忙着签订下一年的种植订单,忙着与“社长”商量着如何让更多的农民加入合作社,也尝尝入“社”的甜头儿。

走进韩保增的家,一股暖流扑面而来,窗台上几盆“仙客来”如同怒放在春天里。他说,虽然自己家是平房,但温度一点也不比楼房的低。去年,他给屋子全部装了电暖气,一点也不冷。保增媳妇说:“日子越来越好了,农村的生活不比城里差。”

内丘县地势西高东低,山区、丘陵、平原约各占1/3。今年以来,该县以“千斤粮、万元钱”为目标,结合县域实际,按照山区林果、丘陵中药材、平原设施蔬菜的产业布局,紧紧围绕中药材、果树、油菜、蔬菜、苗木、花卉、特色杂粮等高效经济作物,推动全县农业高质量发展。截至10月底,内丘县新增“万元钱”面积15207.9亩,完成任务的91.27%。

龙头引领荒山遍植“摇钱树”

一场雨雪过后,内丘县岗底村果树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积雪。

杨双奎是李保国教授的“得意门生”,也是村里的高级农技师。“今年的苹果,早就卖光啦。”他一边修剪果枝,一边告诉记者,冬季更需要加强果树管理,明年争取更好的收成。

当年李保国教授来到岗底村后,以红富士苹果在岗底村的生产特性为依据,改良研发了适合岗底气候、土质特点的新品种,又独创128道苹果标准化生产工序……富岗“一、二、三”号苹果新品种在岗底诞生。

为把苹果做成一个产业,岗底村成立了集生产、服务、销售为一体的河北富岗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申请注册了“富岗”商标,制定并执行严格的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和128道生产管理工序;积极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引导1481户贫困群众入股,并与贫困户签订购销合同。

近年来,富岗公司以“公司+标准+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直接带动周边35个贫困村的1481户贫困户增收致富,人均增收2500元以上。

“我们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扩大‘万元钱’种植规模,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提升全县‘万元钱’的质量水平和面积。”内丘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施海泉表示,结合当地传统种植习惯,他们指导村民调整种植结构,在山区大力发展苹果、中药材产业等,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因地制宜土里挖出“金疙瘩”

小雪时节,位于柳林镇扁鹊药谷附近的国家稀缺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层层梯田上,成片的知母、连翘等中药已经收获,正在蕴育新的力量。

“我们的土里埋的这些‘金疙瘩’种苗都是省中医药科学院提供的,经常来给我们作指导。”项目负责人高清月告诉记者。

据了解,国家稀缺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总投资905.2万元,将建成规模化的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2000亩以上,核心基地300亩以上,为全省乃至全国中药材生产提供基源准确、生产规范、种性优良的种子种苗,保证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原料供应的稳定、优质。

目前,国家稀缺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已初步形成史村射干基地、近郎连翘基地、樊交台酸枣仁和知母基地、獐么东秋黄精基地、西阳寨远志和柴胡基地,预计未来年生产药材种子4万公斤以上,年生产优质药材种苗300万株以上。

中药材种植是内丘县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增加土地收益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规模达15万亩,种植产值达12.5亿元,受益户数2万余户,受益人口8万余人,中药材种植人均增收1万元左右。

特色种植蔬菜大棚变身“聚宝盆”

“‘千斤粮、万元钱’,意思是一亩地能产千斤粮食,或者收入万元以上。”内丘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柳东红表示,他们会在优化品种结构,挖掘农业经济发展潜力上下功夫,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农民收入。

这几天,河村的蘑菇种植大户乔云海家忙得不亦乐乎。刚刚立冬的时候,他的7个大棚就开始了新一年的蘑菇种植。他一边装菌棒,一边跟记者拉起了家常。“年轻的时候在外打工,后来种上了蘑菇,一干就是20多年。”说话间,乔云海的孙子、孙女拎着小桶凑了过来,小桶里已经盛了小半桶平菇。

“蘑菇能种好几茬,不出岔子的话,出10万斤没问题。”他告诉记者,自己的蘑菇质量好,早已名声在外,周边乡村都来这订购蘑菇,“我和老伴平时也管得过来,实在忙不过来,还可以请人收,请人种。”

“蔬菜大棚成了‘聚宝盆’,要想增加土地收益,就要变观念、调思路。”柳东红说,全县将以“万元钱”为目标,立足特色农业产业优势,让农民抱团发展,积极调整产业种植结构,带领农民致富。

如今在内丘县,农业特色化种植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就如何进一步探索农业结构调整新路径,柳东红表示,他们将继续实施“万元钱”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工程,实现一产为基、接二连三、融合发展,提高亩产值,提升价值链,高质量完成任务目标。

优化农业结构 促进农民增收

邢襄农话 王艺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大力推进以“千斤粮、万元钱”为标志的农业结构调整,是促进农民增收、实现产业兴旺,加快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内丘县因地制宜,紧紧围绕高效经济作物优化调整农业结构,为促进农民增收、实现产业兴旺增添了新动能。

优化调整农业结构,要在培树品牌、打造特色上下功夫。这是我市对“千斤粮、万元钱”建设的具体要求,也是内丘县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的经验之一。农民能不能把收获的成果在市场上畅通地销售出去,能不能得到较高收益,靠的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调节作用。在培树品牌、打造特色上下功夫,就是瞄准市场需求来优化供应结构,在提升农产品的比较优势上求突破。市场稀缺的产品,我们能供应,市场畅销的产品,我们质更好价更优,自然能在市场竞争中销售更多、获利更多,也自然能够让农民的钱包鼓起来,农业产业富起来,为实现乡村振兴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