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温馨提示:本网站已实现河北省内政务服务一号登录,新用户请注册并完成中级以上实名认证,即可正常登录本网站。
2022年8月4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是地处冀南腹地的千年古县,在传统节日文化中,尤以“七夕”文化独具特色。8月5日上午7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交通广播播出了《央广会客厅特别节目——弘扬七夕文化,感受民俗魅力》走进河北内丘。节目中,河北内丘县原文联主席和连芬和内丘县地方志工作者李恒坤两位专家老师,为大家介绍了内丘独具特色的七夕文化。
内丘县隶属河北省邢台市,是地处冀南腹地的千年古县。在传统节日文化中,尤以“七夕”文化独具特色。每逢七夕佳节,当地的民众都会举办盛大的牛郎织女祭祀及众多民俗活动。
西汉《列仙传》有先秦时期牵牛犊子与连眉女子相亲相爱的故事,北宋《太平寰宇记》记载发生在内丘,这是牛郎织女故事的人物原型。历经传唱和演绎,明清时期基本形成完整的传承模式。通过故事口头传承,辅以剪纸“天棚地棚”、演唱《天河配》等艺术形式表达,借助农历七月初七县城玉皇庙会、民间讲唱等原生态民俗活动,得到广泛传承。
在内丘有一些和七夕相关的文化活动场所。比如内丘东街村玉皇庙和王交台村的牛王庙是每年七夕祭祀活动的重要场所。内丘七夕文化相关活动也有很多。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至初七晚,分别在玉皇庙和牛王庙请戏班“唱大戏”,而《天河配》是年年必须保的留剧目;初六日晚,在牛王庙举行“祭祀牛王”民俗活动,成全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另有心灵手巧的妇女,以剪纸的形式,制作“天棚地棚”在初七晚举行敬玉皇活动,这些种种民俗和乞巧活动,至少延续五百年以上。
近年来,内丘县把牛郎织女传说项目作为内丘非遗工作的重点项目,征集牛郎织女传说有价值作品100余件,整理文字资料20多万字,照片300余张,视频资料50多小时。成功申报牛郎织女传说代表性人物李丑妮、张喜凤为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开办剪纸艺术培训10余场次,受训人员300余人次。同时,县委县政府投资对玉皇庙和牛王庙进行整修提升,建鹊桥两座,树起牛郎、织女雕塑,整治河道,美化亮化,积极创建4A级主题景区——鹊桥水乡。2006年6月,内丘牛郎织女传说成功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5月,内丘七夕节保护示范地列入“首批河北省民族传统节日保护示范地”;2018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内丘举办了“我们的节日——2018中国内丘七夕民俗展演暨七夕文化论坛”;内丘每年都会举办七夕文化节活动,让牛郎织女传说原汁原味在内丘流传。下一步,内丘将深入开展牛郎织女传说及七夕文化研究工作,编纂出版《牛郎织女传说》文化研究专著;广泛开展牛郎织女传说传承人培养、培训工作;整合七夕文化相关资源,把内丘打造成为全国性“牛郎织女传说”代表地,形成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