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温馨提示:本网站已实现河北省内政务服务一号登录,新用户请注册并完成中级以上实名认证,即可正常登录本网站。

首页 >  走进内丘 >  文化旅游 >  历史·人物

【人文内丘】杨秀峰在内丘

2020-07-30  来源:内丘发布 字体:  打印   

杨秀峰(1897~1983年),原名碧峰,字秀林。1897年出生于省(河北)迁安县杨团堡村的一个书香门第。1902年杨秀峰入私塾,随后进村初级小学和县立高小念教甚严的“书门”,长期熏陶,不能不受到影响和束缚。然而,也正是封建大家庭的各种黑暗,使他萌发了从封建大家庭中解放出来的念头。

1911年,年仅14岁的杨秀峰在迁安县立高小毕业后,考入了直隶第三师范学堂(河北滦县师范学校)。

1916年他来到了当时的文化教育中心北京求学,考入了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师大前身)史地部。杨秀峰从偏僻的农村来到这所高等学府,眼界大开。由于在史地部所学的课程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这就为他的思想解放和树立革命的人生观、世界观打下了基础。

1917年,他因家庭经济拮据,辍学一年,返乡执教于迁安县师范讲习所,以筹集学习费用,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1918年,他在迁安县师范讲习所讲授卤族元素之一的“氯”和“氯化钠”过程中,学生反映这些抽象的理论很难理解。于是杨秀峰就到天津,找到任直隶省工业试验所化学工业课技士的叔父杨十三,从那里借来一套搞氯化实验用的用具,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深受学生们的欢迎。有一次,他在做化学实验时,突然发生爆炸,外耳道受伤。当时有人对他说,何必冒风险,找苦吃,险些搭上性命,太不值得。杨秀峰听后严肃地说:“教好课是每个教员的天职,只要学生能尽快掌握所学知识,让我付出什么代价都心甘情愿。”

1919年,杨秀峰回到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复学。1921年毕业,到江西省立鄱阳中学任教,开始了教书生涯。1922年秋,到直隶省立河间中学任教。随后又在直隶省立第六女子师范、北京京兆中学、北京平民中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大附属中学任教。

1928年杨秀峰到河北省教育厅供职,任第三科科长,从事社会教育工作。1929年秋,经河北省教育厅保荐“官费”留学,入法国巴黎大学社会学院学习。

1934年10月,杨秀峰到天津市河北法商学院任教授,并自1935年起,先后在北平师范大学、中国大学、东北大学等校兼课,以大学教授的公开身份,从事革命活动。他把课堂作为阵地,向青年学生讲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和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指出青年运动的正确方向。

1937“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斗争全面爆发。共产党中央要求在华北广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杨秀峰受中共北方局的指示,取得“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保定行营民训处冀西民训处特派员”的合法身份,成立“冀西民训处特派员办事处”(简称冀西民训处)。11月初,杨秀峰委派民训处秘书长吴砚农,副秘书长岳一峰和组训部副部长赵德尊等,带领一部分人员在摩天岭村设立民训处工作机关,组成民训处战地工作团,在内丘县西部山区开展工作,筹建抗日根据地。

创建抗日县政府。1937年11月中旬,杨秀峰派遣冀西民训处赵德尊等筹备,成立白塔区抗日政府(后称白鹿角区),区政府设在白塔,辖白鹿角和白塔二川,随后又组建了獐獏区抗日政府。

同月,经杨秀峰与冀西民训处工作团筹备,孙家坡区抗日政府在集上赛宣布成立,区政府设在孙家坡(后迁神头)。是年12月31日,经冀西民训处工作团和杨秀峰亲自筹备,内丘县抗日县政府在獐獏召开各界代表大会,宣布成立。陈紫洲为第一任抗日县长。县政府下设:秘书处(秘书和景惠),总务科(科长常会文),锄奸科(科长刘丰奎),军事科(科长刘克),动员科(科长许振邦),组训科(科长姜纪五)。后聘请李济众(河北束鹿人)为最高秘书。

1937年12月中旬,杨秀峰委派冀西民训处党总支书记赵德尊在摩天岭召集工作团成员李友九、李介民、刘振邦三人,传达中共冀西特委关于成立中共内丘工委的决定,刘振邦(河北任县人)任组织委员,李介民(河北元氏人)任宣传委员。内丘工委对外称冀西民训处工作团,未设固定工作地点。

创建冀西游击队。1937年10月15日左右,内丘县保安队副队长邢荣杰,与弃城南逃的县长兼保安队长许士珍分道扬镳后,率保安队经柳林到达神头,正好同临城保安队邂逅。经冀西民训处的杨克冰、赵进杨等人争取和动员,全部参加到冀西民训处的抗日斗争行列,移驻小岭底和山西皋落一带。10月20日,杨秀峰率冀西民训处转移到山西皋落,沿途许多农民参加了抗日队伍,还收留了西北军溃兵一个班,并与杨克冰、赵进杨所率临内保安队,组编为冀西游击队(简称冀游)。10月25日,中共冀豫晋省委和129师决定,冀西游击总队成立。杨秀峰任总队长,129师派余伦胜任副总队长。赵炳润任参谋长。12月底,冀游三、四、五三个大队夜袭了内丘城,第一次给予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

收容国民党溃兵。“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凶猛南侵,沿平汉路南退的国民党军队退避不及者闪向两侧,其大部进入冀西山区,或占据村寨,向群众索粮派款,要柴拉夫,或沦为土匪,抢劫财物,欺男霸女,为原本贫寒的山区群众雪上加霜。更为甚者,有的溃兵对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缺乏认识,竟然进攻抗日部队。原内丘县保安大队邢荣杰部经冀西民训处收编后,已成为冀西抗日游击队,在东进抗日途中被东北军的溃兵91军冯占海部包围而被缴械。由此,收容溃兵已成为冀西抗日的首要问题。

这些溃兵,无粮款,无棉衣,更无驻地,经济上陷入困境。他们多为东北人,有沦陷亡家之痛,又非国民党嫡系,对国民党心怀不满。此时,冀西的南部邢台县浆水一带有八路军先遣支队张贤约部,北部临城一带有八路军一二九师骑兵团邓永跃部,中间内丘一带有冀西游击队。现实情况,迫使大部分溃兵被八路军收容,经过教育走上抗日道路。

杨秀峰为收容国民党溃兵,争取其抗日,反复宣传抗日道理并毅然决定冀西游击队四大队去石城,三大队去集上赛,建议八路军先遣部队向平汉线挺进,以此表示联合他们而不兼并的诚意。

11月下旬,冀西民训处协助曾任东北军师长的张廷枢等前来收编东北军溃兵,大部分被收容后带往山西参加抗日。未被张挺枢收容的溃兵岳鹏部,因孤立无援.亦离开了内丘。

改编东南民团。内丘县城西南部的13个村的一些富户、士绅联合倡议,集合各户的枪支成立了东南民团,是内丘县当时最大的一支地方武装。

1938年1月上旬,冀西抗日游击队邢荣杰部东进至东青山、东庞、西庞、仙人村及西丘一带,宣传抗日,收集枪支,并准备到都城铺破击铁路,行至吴村被东南民团阻挡而退回。

冀西民训处主任、冀西游击队总队长杨秀峰得知此事后,本着团结抗日原则,派民训处民运负责人杨雨民、李艺林前去协调。杨、李第一次到民团时,团丁荷枪实弹,戒备森严,经多方解释,气氛缓和。第二次去民团,其团首以礼相待。此时在侵占内丘日军的策划下,各伪组织正在加紧筹建,其势力日渐扩大;另一民团团长张二雄因与共产党、抗日武装为敌而被处决;八路军东进纵队经内丘开往冀南;冀西已有八路军一二九师;抗日烽火已在内丘西部熊熊燃起。王贞文、李如兰虽出身为富户,但亦属爱国开明绅土,他们看清了抗日形势,加之当地开明人物如东青山的刘兴炎、抗日政府县长陈紫洲、交台村的李如意等人从中搭桥,抗日斗争形势和民心所向,促使民团编入冀西游击队。是年1月17日东南民团全部团丁正试编为冀西游击队司令部特务区队。20日在吴村召开了成立大会。石振舟、陈克明分别任正、副区队长,李艺林为教导员。1940年春,这支游击队正式编入八路军一二九师正规部队。

建立抗日军政干部学校。1938年初,抗日形势迅猛发展,急需大批抗日干部。为此,冀西民训处决定筹建冀西抗日军政干部学校。校址在内丘县西部山区乔家庄。学员还没到齐,日本侵略军对刚建立的根据地就展开了大规模进犯,为抗击敌人扫荡,暂将学校解散。敌人扫荡过后,冀西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又重新建立。校址改设在唐家村、桃园、天井三村之间的古庙里。杨秀峰兼任校长,吴砚农任副校长,于振河任学员队的大队长,边疆任指导员,高士良、王立勇、刘子均为军事教官。第一期学员共80多人。学员来自游击队和各县抗日政府,以及从敌占区上山投身抗日尚未安排工作的学生。学习内容有军事、政治两门课程,以军事课为主,主要学习步枪、手榴弹的构造和使用;学习放哨、斥候、进攻、判定方位和测量距离;学习打巷战、伏击战、遭遇战及夜战等。尽管学校条件非常艰苦,但大家都怀着对日本侵略军的强烈仇恨,上下团结,进步很快。学校共办两期,为抗战培养了一批优秀干部和抗日骨干。

团结知识分子抗战。杨秀峰以冀西民训处特派员合法身份在内丘县开辟工作期间,先后三次接受成批流亡学生等知识分子,以充实冀西民训处、冀西游击队和地方抗日政权。杨秀峰在筹建县抗日政府时,重视知识分子的团结和使用,将有知识有文化的绅士、四区区长陈紫洲安排为抗日政府县长。将原县师范校长、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许振邦安排为县政府动员科科长,将知识分子李济众安排为最高秘书,将出身地主家庭的保定二师高年级学生和润甫安排为经济科科长,将县立高小毕业的柳国华安排为财政股长。这些重用知识分子的举动,不但对县西部抗日根据地的知识分子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县东部日本侵略军占领区的知识分子产生了吸引力,日本侵略军占领区不少青年学生纷纷奔赴抗日根据地。曾就读过北平高等院校的东南民团首领李如兰也将其民团交给八路军改编。知识分子越来越多走向抗日,当抗日的敌工站发展到日本侵略军占领区时,一部分高小毕业的文化人则成了抗日的联络员、交通员,其家成了抗日干部的堡垒户。杨秀峰还将知识分子依据专长分别安排到冀西游击队卫生处或抗日根据地公立学校任职。这些知识分子,在抗日战斗中积极工作,为打败日本侵略军做出了很大贡献。

1945年11月,抗日战争结束后,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主席杨秀峰、副主席戎子和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向边区政府委员会提出在本边区创办高等学校,培养急需的建设人才的意见。经边委会讨论,决定创办新华大学,后定名为北方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杨秀峰先后任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席,高教部部长,教育部部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为中共八届中央委员,五届人大常委,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

作者:李   琳   韩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