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温馨提示:本网站已实现河北省内政务服务一号登录,新用户请注册并完成中级以上实名认证,即可正常登录本网站。

首页 >  走进内丘 >  文化旅游 >  文化·非遗

【人文内丘】内丘神码

2020-09-24  来源:融媒体中心 字体:  打印   

中国木版年画界公认,木版年画源于神码。当中国木版年画享誉世界时,其鼻祖神码却被误认为在华夏大地上消失了。内丘神码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自20世纪80年代发现以来,曾引起国内学者关注。21世纪初,在中国进行规模浩大的民族民间艺术普查抢救时,这一堪称木版年画“活化石”的内丘神码才被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枝原生态艺术奇葩,依然鲜活地在内丘及周边地区保存着,立即在木版年画界引起极大的轰动,很快被列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重点项目,普查及抢救工作也在内丘县全面展开。

微信图片_20200924091220.jpg

冯骥才先生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领导数次到内丘进行考察,对普查抢救工作做了重要指示和部署。在省、市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内丘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县政治协商会议主席为顾问,县长为主任、主管书记、主管县长、编辑委员会主编为副主任,各乡镇书记和有关单位的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普查抢救工作委员会。成立了由专家学者及业务骨干的《中国木版年画集成·内丘神码卷》编辑委员会和普查抢救工作的专职队伍。县政府拨出专项资金,组织召开了数次普查抢救保护工作会议,并对普查抢救保护工作做了全面部署,自2003年始,地毯式、拉网式抢救普查保护工作全面铺开。然而,内丘神码却面临着极度濒危的境地。

内丘神码多是民间诸神神像,普通人不敢也不愿收藏。长期以来艺术界人士无处寻觅,加之神码纸张低廉粗糙,一般人不会视之为艺术品,而被视为民间木匠制作的祭祀品,没有收藏的价值,所以,至今也没有一套完整的古神码作品存留于世。内丘的神码艺人大多是民间木匠,他们基本上是按照祖上留下来的神像临摹刻制成版,进行印制。印画的版子磨损便废。比如相传的“七十二行”祖师神像,随着这些行业的消失而业已消失,所留下的古版也少得可怜!贴在墙上和器物上的神,随着风吹日晒,每年张贴,自然脱落,周而复始,古神码、古版就很难留存于世了。

微信图片_20200924091235.jpg

自20世纪“五四运动”以来,内丘神码一直被视为迷信品,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神码一直被当作取缔的迷信品,古画版流失严重。据金店镇大留村调查,20世纪50年代,村中还有不少古画版被用来作“板凳面”(一种小凳子),当“驴夹板”(一种牲畜农具)用,古画版还多不胜数,而今全村竟无一块古版存世。特别是在“文革”中,神码被当作重点迷信品明令取缔,制造神码的艺人被抄家批斗,内丘神码遭到灭顶之灾。据内丘镇南双流村调查,这个距县城不足三华里的一百多户人家的村庄,“文革”前几乎家家户户都印制神码,“文革”中被抄查的古画版数以千计,这些珍贵的明、清古版,全都集在一起被焚毁。如今全村仅有两家存留民国时期的古版,而这两家也是因为平时很少印制神码,不被人注意,才没有被搜查,偷偷地保存下来的。据普查,目前全县仅有六、七个村庄留有神码古版,而且密不外传。普查、抢救保护这一文化遗产刻不容缓,如不采取果断措施,内丘神码古版就会流失,也许会消迹灭绝。

微信图片_20200924091239.jpg

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支持下,普查抢救队伍怀着高度的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排除万难、分工协作、团结一致,发扬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开始了艰难的拉网式普查和抢救工作。我们深入到全县五镇四乡309个行政村普查,并对全县近80座寺庙观庵及遗址进行了考查。在重点村庄逐户征询,多次深入到印制神码世家进行访谈,终于弄清了内丘神码存在的现状,了解到内丘神码虽遭到历次政治运动的打击摧残,但作为根深蒂固的民间艺术及民间信仰习俗,仍在民间存留。在摸清掌握底数的基础上,内丘县委、县政府采取果断措施,不惜重金,将神码古版进行收购,并建立了库房专门保存,以供研究。目前已收购清代及民国古版200余块(面),收集神码古画像80余种类,400种版本。对民间不愿上缴的200余块古版也进行了照像录像登记建档,杜绝了神码古版的流失,为保护抢救这一文化遗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自2003年至2006年的四年时间里,普查抢救工作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收获之大在内丘县文化史上是史无前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