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丘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内丘县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实施方案》的通知
2024-07-26 发布机构:政府办 浏览次数:178 字体:[大 中 小]
体裁分类:其他文件 主题分类:卫生、体育 文号:内政办字[2024]15号 索引号:zfb/1721985342220
各相关单位:
《内丘县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内丘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7月19日
内丘县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
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高效的中医药医疗、养生、保健、康复服务,有力推进我县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工作,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管理办法和建设标准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22〕1号)精神、《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积极开展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县)工作的通知》(冀中医药函〔2022〕49号)和《邢台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积极开展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工作的通知》(邢卫中医函〔2022〕13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中共河北省委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文件精神,牢固树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发展理念,坚持中西医并重,促进中西医结合,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发挥中医药在促进卫生、经济、科技、文化、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发展中的特色作用,推动中医医疗、中药产业发展等工作,构建布局科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满足群众医疗需求的中医药服务网络,促进全县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工作目标
按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建设标准,强化全县中医药工作组织领导,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中的作用,确保各项工作达到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建设标准,顺利通过验收。
三、工作任务
(一)加强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管理。成立内丘县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工作专班,定期研究部署中医药工作,将中医药工作纳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政府议事日程。制定内丘县中医药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协调解决中医药发展相关事宜,共同推进我县中医药事业发展。
(二)落实扶持中医药发展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中医药发展财政支持力度,深入实施中药材产业乡村振兴行动,进一步推进基层中医药信息化建设,改善各级医疗机构信息化基础条件。加大对有中医药特点和优势的医疗机构发展扶持力度,提高中医药服务项目(包括中医药适宜技术)、中药品种(包括中药饮片、中成药、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医保补偿比例,引导城乡居民选择应用中医药服务。
(三)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健全中医药服务网络体系,将县中医院建设纳入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发挥县中医院龙头带动作用,成立“治未病”科、康复科和感染性疾病科,电子病历达到4级水平,中医院医共体内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县医院、县妇幼保健院标准化建设中医药科室,提升中医临床科室、中药房、煎药室等设施设备配置。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规范设置中医科、中药房,设立康复科室,配备中医诊疗设备,100%设置中医馆,加强服务内涵建设,接入中医健康信息平台。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100%具备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场所和设施设备,积极推进“中医阁”建设。
(四)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认真实施人才培养项目,制定支持引进和培养中医药中、高端人才政策,积极引进中医药硕士、本科毕业生,提升全县中医药人才队伍素质。做好继续教育、在职培训、“三基”训练、专科人才骨干培训等工作。鼓励西医学中医,开展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和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规范中医师承和中医药确有专长人员考核,进一步优化中医药专业人才队伍结构,提高业务能力。
(五)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医特色专科和临床、医技科室的服务能力,提高中医优势病种的诊疗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成立县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积极引进和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提高基层医务人员中医药服务能力。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拓展中医药服务范围,全面推进中医专科发展,鼓励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积极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中医诊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的比例达到35%以上。在脾胃科、肛肠科、骨伤科、针灸科、内分泌科、疼痛科、脑病科、康复科等基础较好的学科建设上,进一步发挥特色和优势。
(六)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加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体系的建设,制定相应的建设发展规划。积极利用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开展防病治病,广泛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和宣传咨询活动,提高城乡居民中医药预防保健能力。制定中医药保健处方,运用中医药知识和方法开展慢性病患者管理服务。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积极参与传染病预防工作。
(七)发展中医药养生保健和中医特色康复服务。鼓励发展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大力普及和推广太极拳、八段锦等养生保健方法,支持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发展,规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推动养生文化与健康旅游产业相融合。发展中医特色健康服务,促进中医特色康复服务机构发展,在医养结合、社区康复、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服务中融入中医药方法,拓展中医特色健康服务能力。鼓励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康复科室内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八)突出中医药文化建设。充分挖掘凝炼中医药文化内涵,加大对中医药文化总结、整理、宣传力度,推动中医药文化体系建设。通过展览展示、专家讲座、义诊体验服务、巡回宣讲等活动,普及中医药健康知识,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扩大中医药文化传播影响力。
四、职责分工
(一)县发展和改革局:加强中医药项目谋划储备申报工作,保障县域内中医医疗机构的立项、建设和政府投入。
(二)县财政局:设立中医药财政专项,建立持续稳定的中医药发展多元投入机制,建立基层中医药工作投入机制,保障我县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三)县委宣传部、县融媒体中心:加大中医药宣传推广力度,将《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健康教育中医药基本内容》和中医药科普知识作为健康教育重要内容加以推广。加大新闻媒体对中医药宣传力度,加强和规范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传播,营造城乡居民知中医、信中医、用中医、爱中医的社会氛围。
(四)县委组织部、县委编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制定支持引进和培养本县中医药中、高端人才的政策。执行放宽长期服务基层的中医医师职称晋升条件。建立高年资中医师带徒制度,与职称评审、评优评先等挂钩。完善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和公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薪酬制度。
(五)县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将中医药科技发展纳入我县科技发展总体规划。制定支持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的政策措施和科研规划并组织实施。积极组织申报市级及以上中医药科研项目,牵头组织中医药科研项目,加强与中医药主管部门协同联动,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
(六)县医疗保障局:落实中医药医疗保障相关政策。负责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诊疗项目、中药饮片、中成药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执行合理的中医医疗服务的收费项目和标准,体现中医医疗服务成本和专业技术价值。定期调研,将体现具有中医药临床价值的服务项目,向有关部门提出价格调整的合理化建议。
(七)县教育局:组织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把中医药文化纳入中华传统文化课程,丰富中医药文化教育内容和活动形式,让青少年了解中医药文化和养生保健知识,进一步促进身心健康。
(八)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和上级对口部门沟通协调,加强对院内中药制剂质量监管,强化中药质量监管,加强对医疗机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和药品市场的中药质量监管。
(九)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旅游项目,将中医药专业机构、中医药文化宣传基地、药材种植基地与中医药文化健康产业融合发展,作为促进县域旅游产业特色优势和组成部分,推动城乡中医药文旅产业发展。
(十)县农业农村局:制定中药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强中药保护和发展,把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支持有条件的乡镇、村开展自采、自种、自用中药材。鼓励有条件的乡镇、村开展中药材基地建设,生态化、规范化种植与当地相适应的中药材,深入实施中药材产业乡村振兴行动。
(十一)县卫生健康局:落实国家和各级中医药中长期规划内容,设立中医药工作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干部。将中医药工作纳入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建立中医药服务工作考核机制,并纳入对其管理人员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建立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和推广。组织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和师承教育,鼓励退休中医师到基层服务和多地点执业。鼓励中医药技术人员到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服务。支持县域院内中药制剂发展、制定推广使用标准、指导中药合理使用、引导规范开展养生保健。加强中医药信息化建设,改善各级机构信息化基础条件。推进基层中医药信息建设,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信息规范化进程。
(十二)县中医院:按照三级中医医院的标准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管理水平,努力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成立基层中医药指导科室,设置专人负责本县域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药业务指导、人员培训等。建立西学中培训基地,组织非中医类别医师西学中培训。充分发挥县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辐射带动作用,组织县、乡、村三级医务人员定期参加中医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适宜技术等培训,达到全覆盖,做到有场地、有师资、有设施设备、有推广方案、有工作制度,考核监督等。
(十三)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标准化建设中医药科室,提升中医临床科室、中药房、煎药室等设施设备配置。
(十四)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创建工作要求,规范设置中医科、中药房,配备中医诊疗设备,达到基层中医药综合诊疗服务建设标准要求。100%设置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的相对独立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加强服务内涵建设,接入中医健康信息平台。设立康复科室,为居民提供中医药康复服务。
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设置“中医阁”,配备相关的中医诊疗设备,推广中医药临床适宜技术,提高中医药服务比例,发挥中医药健康管理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十五)各乡镇党委、政府,社区党委:组织本乡镇、村及社区开展传统健身活动。大力普及和推广太极拳、八段锦等养生保健方法。
五、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24年6月)
成立内丘县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工作专班,召开创建工作动员会议,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对照建设标准梳理指标条款,查找薄弱环节,掌握全县中医药服务网络、人才队伍、医疗服务、保健服务等基本情况,制定具体的创建实施方案。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医药宣传活动,提升群众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度,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
(二)推进实施阶段(2024年7月—2024年10月)
压实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县创建工作责任,分解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县创建工作专班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政策落实、资料整理等工作。加大日常检查指导力度,督促全县医疗卫生机构严格对照创建标准完成既定目标任务。
(三)迎检验收阶段(2024年11月—2024年12月)
对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标准开展自查自评,及时查漏补缺。针对存在问题,制定整改工作项目清单,加大力度落实整改。迎接省卫健委、省中医药管理局考核验收。
(四)整改提升阶段(2025年1月—2025年9月)
持续整理汇总年度资料,针对省级评估验收中发现的问题与薄弱环节,提出有效的整改方案,进行整改完善。县创建工作专班组织专家对照评估验收标准和整改方案,进行检查指导,确保各项指标达到创建要求。常态化开展中医药相关工作,随时准备迎接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复核验收。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切实提高对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认识,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以及上级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的政策要求,将中医药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全县中医药事业发展。
(二)统筹协调,合力推进。要加强联系、协调配合,形成共同推进创建工作的合力。县卫健局要对全县中医药工作加强统筹协调,开展经常性督查、指导;发改、财政、科工、人社、市场监管、医保、农业等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认真落实各项保障措施。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综合运用广播电视、报刊和数字智能终端、移动终端等新型传媒载体,宣传国家、省、市有关中医药的方针政策,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进企业、进机关”活动,努力在全县形成“知中医、信中医、用中医、爱中医”的浓厚氛围,共同推动创建工作。
附件:1.内丘县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工作专班
2.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现场评审抽查评分责任划分表
- 《内丘县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实施方案》政策解读2024-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