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温馨提示:本网站已实现河北省内政务服务一号登录,新用户请注册并完成中级以上实名认证,即可正常登录本网站。
邢窑博物馆位于内丘县城邢瓷大街与北环路交叉口西南侧,是邢白瓷文化产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邢窑历史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主题博物馆,通过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对邢白瓷藏品进行系统、全方位展示,该馆陈列展品500多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两件。博物馆坐南朝北,总建筑面积11006.6平方米,建筑高度22.5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4926.3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6080.3平方米,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中旭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设计,借鉴了唐代白瓷的优美造型,形成7个高低不同的碗型空间组合体,建筑风格非常独特。
邢窑两馆开馆以来荣获“河北省旅发大会优秀新业态项目”、“河北省科普示范基地”、“邢台市市级园林单位“等荣誉。
邢窑博物馆主体陈列分为总序厅和一号圆3个展厅,二号圆4个展厅。总序厅顶部的结构和装饰,采用穹窿顶设计,体现了北方邢窑典型的馒头窑理念。中央位置取材邢窑白瓷器物上的“盈”字款,作为装饰,象征着官窑的标志。
一号圆是能够展现邢瓷的主展厅
第一展厅【邢窑白瓷 渐入佳境——北朝隋代发展期】邢窑白瓷是在烧制青瓷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瓷器,创烧于北朝后期,隋代已达到成熟,成为我国最早烧制白瓷的窑厂。该展厅主要陈列的是北朝和隋朝的瓷器。
黄釉印花鸳鸯系扁壶 国家一级文物
老人头埙
第二展厅【银装素裹 独步天下——唐代成熟期】类雪,类银的邢白瓷,在成型、装饰、烧成等工艺上精益求精,领先北方整个陶瓷窑业,生产规模达到“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的地步。该展厅主要陈列是唐朝时期的细白瓷。
白釉翰林罐 国家一级文物
白釉黑彩鹅柄形三足炉 国家二级文物
第三展厅【陶瓷异彩 泽及民生】邢窑除烧制白釉瓷器外,还兼烧其他釉色的瓷器。烧制的白陶胎白质坚,素净雅致;黄釉、黑釉、酱釉、灰白釉瓷器质地优良;三彩作品色泽明丽,斑斓华美,尤其是隋三彩的发现,填补了釉陶发展史上的一项空白。该展厅主要陈列的彩色瓷器,以及陶器。
三彩鍑
望天吼镇墓兽
二号圆是展现内丘历史文化的通史展厅
第一展厅【石陶开元 礼仪邢地】(石器时代至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早在两三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聚落分布于内丘。新石器时代,内丘先民已能烧制出精美的陶器。商周时期,地处邢国属地的内丘已是富裕之地。春秋战国时期,一代名医扁鹊曾经在这方热土上行医。
骨铲
墨玉圆饼形剑首
第二展厅【中丘发轫 汉领风华】(两汉时期)秦代,内丘隶属邯郸郡信都县。汉初开始在内丘设立中丘县,县治在今西丘村东北。北魏时县治东迁至今内丘西关一带。北朝晚期,邢窑开始烧造瓷器,并在全国率先创造性的烧成白瓷。这一时期,内丘县农业和手工业发达,人口密集,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李咨信铜印
长宜子孙内弧纹铜镜
第三展厅【更名内丘 盛唐气象】(隋唐时期)隋代,因避讳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名讳,改中丘县为内丘县。唐代因洪水泛滥,县城东迁。隋唐时邢窑生产的白瓷闻名全国,与浙江越窑青瓷平分天下,形成“南青北白”的瓷业格局。宋元明清时期,内丘与中原地区同步发展,经济发达,文化昌盛,儒佛道三教并行,人民安居乐业,其乐融融。
禽兽葡萄纹铜镜
螭首琴式铜带钩
第四展厅【南恽笙画展】南恽笙,1944年生,原名南运生,字鹤渡岭人,原籍河北省内丘县。1966年毕业于哈尔滨师大艺术系,后又结业于中央美院。1981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1986年当选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曾任河北省群艺馆馆长、河北画报社社长、总编等。1998年当选第五届全国美代会代表,曾荣获“中国百杰画家”等称号。现为河北省画院院长、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主要著作有《南恽笙画集》、《南恽笙专辑》、《南恽笙墨韵》等多种。
虚拟与现实体验区
推动数字化平台建设,实现文化资源共享,邢窑博物馆新增VR虚拟与现实体验区。大家通过虚拟空间穿越时空,来到千年前感受当时的邢窑盛况。虚拟系统以三维立体显示为展示手段,人机交互为操作模式,模拟各类场景中的烧窑步骤和工具使用方法,360度精品瓷器参观触摸,达到体验者与事件的互动性和体验者对烧窑过程和瓷器制成的深刻理解目的。
整个博物馆开设全域网并配有电子讲解让游客走到哪里听到哪里。邢窑博物总序厅还设有文博一体机,是共享思维下的现场智能触控设备,运用信息富媒体技术,通过模块化的轻应用组合,一体化集成博物馆的陈列展示、社教宣传等业务功能,便捷实现对公众的自助服务。自带大量文博类图书、期刊、讲座资源,为博物馆提供强大知识资源保障和内容延伸,满足公众知识获取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