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温馨提示:本网站已实现河北省内政务服务一号登录,新用户请注册并完成中级以上实名认证,即可正常登录本网站。

首页 >  走进内丘 >  文化旅游 >  文化·非遗

魏进军和木板年画

2018-04-17  来源:融媒体中心 字体:  打印   

2017年12月28日,内丘木版年画传承人魏进军第二次走进了北京大观园,是得缘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联合北京大观园管理委员会、内丘县人民政府要在北京大观园公园举办“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内丘木版年画专题展暨中国邮政戊戌年生肖宣传戳启用活动”,并现场为邮迷提供过戳服务。为了配合本次邮资机宣传戳启用,北京邮政还为大家提供了邮资机宣传戳专用信封和明信片,有“回马关公”“增福财神”“金榜题名”“送子观音”“灶王爷”“红脸关公”等,共一套六枚。

魏进军受邀携带他的50余幅内丘木版年画代表作品进行展览,现场制作展示,并向北京红楼文化艺术博物馆捐赠内丘木版年画。内丘木版年画又称内丘神码,由于它的造型奇特,富于夸张;线条简约,平直粗狂;色彩单调,喜庆热烈;构图饱满,装饰抽象等诸多特点,从而得到了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的青睐。所以他们以此为素材设计了系列戊戌年生肖宣传戳、专用信封及明信片等,另在全国129个城市进行专题发布,通过信函寄递、集邮爱好者的交流和互换传播到世界各地,很好地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谁能想到,这些成就竟然要归功于魏进军这个朴朴实实的庄稼汉。魏进军能够闯进这么辉煌的艺术殿堂,出席这么宏大的场面,真是荣光无限,其实是凭着他的一手绝活儿,那就是木版年画刻版印刷技艺。

痴醉艺术

魏进军经营的木版年画与众不同,叫做“内丘神码”,那可是中国木刻版画的“活化石”,除了神韵无比,更兼原始、古朴,并且还艰难地存续在最基层的冀南乡村,所以魏进军作为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也就肩负起了太多的责任和使命。现在让我们走进这位57岁庄稼汉的心底世界,去看看他这位大师的斑斓人生吧。

在内丘有句俗语:“学会木匠手,养活七八口。”魏进军说,义父魏慎衡会木匠手艺,他打小瞅着义父做木工活,天生就喜欢,认为很神奇,是个养家糊口的好行当。他义父呢,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其实,这也是他义父的私心,总算后继有人了,觉得除了自己的木匠手艺不会丢,还有一套祖上传下来的特殊手艺,刻版印刷神码,他更想找到个接班的。由于时逢“破四旧”及“文化大革命”,神码被打入封建迷信之列,神码刻印技艺遭受了灭顶之灾。无奈之下,义父只好把所有珍藏的古版用毛头纸拓印一遍,偷偷藏在了梁上隐秘的地方,算是留住了模子。随后,家中的大部分古版被收缴烧毁了,藏下来的模子版样成为了仅有的一点希望。

魏进军与义父魏慎衡原是本家,又挨着挺近。义父看到魏进军确确实实是块好料,可雕可塑,便有意识把木匠手艺传给年幼的魏进军。待到魏进军15岁那年,木匠手艺已然学成。义父偷偷把藏在梁上的神码拓片取了出来,开始让魏进军临摹刻版。不想,魏进军对这些古版拓片一下子着了迷,每天晚上钻到屋里,偷偷地在煤油灯下雕刻。每雕好一块木版,便拿给义父看。义父见他雕刻的线条规整流畅,人物神态凸显,甚是满意。整套模版雕刻好了之后,义父开始手把手教给他印制。印制也是非常讲究的技术活儿,从如何计算裁纸,如何自制染料,如何套版着色等都有一套凝聚着无数经验而形成的技艺。魏进军学得更是上心,加上他的天分,很快便掌握了这些技艺。

奋进追求

1976年,魏进军算是学艺出徒了,正好赶上文化大革命结束,对传统文化的遏制开始稍有松动,于是,义父就鼓动他把刻好的木版拿出来,去印成神码来销售,看看人们是否认可他的作品。虽说文化大革命结束了,“四人帮”也被抓起来了,但人们思想根本不敢放开。他们只能是偷偷摸摸地印好后,待到年关,胳肘窝夹个小包袱偷偷摸摸地走村串户去推销。不想,当人们看到了这些久违的神码,十分亲切,纷纷掏钱揭码子(买码子)。当时,魏进军不敢奢求多大利润,抱着挣一分是一分的想法,很快将印好的神码全部送进周边庄户人家。扣除纸张染料成本,第一次挣到了几块钱。在农村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魏进军用自己的劳动成果换回非常微薄的一点收入,竟能够为家中添置点年货,买上一个猪头。若用当地的俗语来说,那可是“买个猪头过肥年”呀!年仅16岁的魏进军凭着自己的手艺也能为家中创收入了,觉得终于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男子汉,颇有成就感。

以说魏进军是幸运的,因为随之而来的改革开放,文化市场的放开,他如鱼得水,终于敢明目张胆地雕版印刷神码了。无形中也为学艺初成的他架起了传承技艺的平台,提供了历练技艺的机遇。魏进军凭着对这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不怕吃苦,坚持苦练刻版技艺。这当中,他手心被磨破,手关节受伤,但没有退缩。功夫不负有心人,1979年正月,他结婚的时候,已经能够熟练掌握内丘神码的全部刻、印技艺,可以独当一面,自立门户了。

魏进军自立门户后,刻印神码也就成了他的生计。结婚生子就意味着要支撑起一个家,要开辟出一片自己的天地来。当时在改革大潮的涌动下,那一代人纷纷跳进商海去打拼。而魏进军想到的是,神码在义父的用心保护下,未遭受灭顶之灾,并且还将技艺传授给他,也算是得以劫后余生吧。魏进军对神码的感情那是至深至极的,因此,他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要把神码雕刻、印制技艺传承下去。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魏进军从义父那里虽说学会了全套的神码雕刻、印制技艺,但毕竟单凭年轻和热心,还达不到老练的程度。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技艺也需要日臻完善,刻意进取。魏进军正是凭着他的满腔热忱,对这门技艺倾尽了心血。

魏进军打一开始便看到了神码的无限神奇,制作技艺的神异。既然自己要从事这门行业,就得去敬“神”,去和“神”交流、去和“神”沟通。神码有着众多图像,版本有着上百种。而且有尊有卑,有大有小,有原始固定的模样,还有与时俱进的创新。因为这是一种信仰,自然万物无不被尊为一个“神”的形象来敬奉,神码刻版与印制也得符合人们的信仰和需求。

传承技艺就要付出心血,印制神码讲究的是季节性,只有冬闲仨月,但刻制模版却一年四季不停,只要有空就刻。短短十几年,魏进军便在保存下来的版样基础上刻制了十多套,数百块模版。这期间自是有苦有乐,酸甜苦辣无不品尝。刻版辛苦倒无所谓,有时忙忙活活,最后落个血本无归的地步,那才叫酸楚呢!就有一次经历使魏进军终生难忘,那是在他成家立业还不到6年,第三个儿子落了地时。仨儿子的爹,这一下,真是让他欢喜让他忧。欢喜的是后继多人,忧的是生活的压力重似千斤,怎样创收成了他朝思暮想的心事。他想着多刻几块好模版,多印点“码子”,多增加点收入,所以拿上了家中仅有的100元钱,赶上毛驴车去山里买回一颗粗大的杜梨树。等拉回家分解成木板一看,傻了眼。这木板纹路不对,根本不能用。100元钱买回了一堆烧柴,魏进军气懵了。爷爷知道后,安慰他说,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就当花钱买教训了。然后,给他讲了买树的门道儿。买树时,要当紧看好有没有“雨哨”。所谓“雨哨”,指的是在小树的时候,砍掉树杈留下了疤,疤痕在雨水的侵蚀下会不断延伸到整个树干。等到时间久了,树皮包住了树疤,没有经验的人是很难看出来的。魏进军就是买到了带有“雨哨”的树,分解出的木板不能刻版用,等于把钱打了水漂。魏进军在爷爷的教导下,重新振作起来,借来100元钱,再到山里买回一棵上好的杜梨树。这次终于分解出了上好的木板,而后刻出了上好的模版来。魏进军终于明白了啥才叫“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还真是“行行有技艺”啊!

魏进军为了把自己的技艺掌握熟练,还学会了古式“纸牌”的刻版和印制。古式“纸牌”一共136张,每块模版上要雕刻出30个图样。每个图样,宽不过1寸,长不过3寸,有的是人物形象,有的是线条组合,有的是坑点排列,还有的衬透着文字。魏进军便靠这雕刻“纸牌”模版的历练,使自己的刀法技艺又有了大大的增进。加上“纸牌”的加工印制,终于成就了他的一双巧手。

恪守初心

魏进军知道,自己所从事的这个行当,别指望发什么大财。用他的话说,撑不着饿不着,每年多少有点收入,可以置办点年货,也就知足了。开始时,能“买个猪头过肥年”,到现在,也不过是“买个后座(半匹猪屁股肉)过肥年”。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魏进军有三个儿子,要盖房子,要娶媳妇,单靠印制神码挣个“仨瓜俩枣”,根本无法实现。沉重的生活负担压得魏进军喘不过气来,春夏两季不得不出去打工挣钱,秋天回来收秋种麦,等入冬农闲又赶紧制作神码,一年四季没个清闲。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营生越来越不好做了,随着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就有人模仿他的模式采用了机械化生产手段,大量制作神码,而且生产量很大,成本低廉,致使他的手工刻版和印制到了难以维持的地步。要想与人家竞争,也得上机器,这对他来说真是天方夜谭。但为了传承好自己的手艺,又不得不想方设法维持下去。2002年,魏进军东拼西凑了3000元钱,买回一台旧的印刷机,专门来印制一些大神码,原始古朴的小神码仍然保留传统的手工制作,这样也就不会把手艺丢掉了。

魏进军在传承上真是煞费苦心,尤其是对三个儿子学艺那可真是用尽了“手段”。他的大儿子,在六七岁时,就让其帮忙揭纸,一站就是半天,想通过这种耳濡目染的方式来引导其学艺。不成想,等儿子稍大一点,因为觉得这实在是太苦太累的活儿,说啥也不愿学手艺。没办法,魏进军就强迫他学刻版。但他宁愿出去打工,也不待在家里。直到他结婚生子后,方认识到这门祖传的手艺不能丢,开始用心学起来。二儿子和三儿子倒是很听话,趁年少,早早都学艺在身。但他们成家立业后,谁也不愿意围着这点手艺穷熬,也是生活所迫,为养家糊口,都得出去打工挣钱。魏进军便制定了一条“家规”,让他们在外打工期间,带上家伙,一有空闲,就得刻版,打工回来要交“作业”。这也算是魏进军在传承上的忧心和无奈之举吧。现在,魏进军只能和妻子唱着“二人台”,艰难地维持着自己的营生。但魏进军始终坚守着自己这份心仪的事业,40年如一日,从来没有放弃过。用魏进军的话说:“祖传的手艺不能丢,人们在过年的时候不能没有它,没有神码,就少了些年味,少了些传统的色彩。”

魏进军的执着坚守,尽管换回的收入不多,但荣誉却至高无上。早在2003年1月21日,时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中国政协常委,著名作家、学者、民俗专家冯骥才先生听说原始古朴的内丘神码还在民间传承延续,十分好奇,便来内丘魏家屯、南双流等地实地考查和研究。当他在魏进军家中看到了保存完好的古版,以及他那原始的手工印刷工艺后,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内丘年画(内丘神码)是非常独特的,是无法取代的,它有它独特的价值,是其它年画所没有的。”同时,他还指出,内丘年画(内丘神码)还保持着一个原生态的状态,因为是原生态,所以它的价值就更高。2004年,内丘神码被列入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抢救工程。从此,这个普普通通的庄稼汉一下子出名了,魏进军的名字开始出现在众多报刊媒体。随后一个个头衔也都接迭而至,什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等等。

从此,魏进军经常参加全国各地“非遗”展示活动。他说,自己真开眼了,通过与外界的“非遗”交流,心里总算是开窍了,认识到了传承的重要性。也开始琢磨怎样才能更好地传承自己的手艺。他明明知道自己的营生挣不了几个钱,但为了传承“非遗”,一直不肯打烊停工。

魏进军很知足,觉得不管再辛苦,只要还在经营着神码,就是在传承。每到年关,总会有一批又一批的媒体记者们走进魏进军家中,去采访他这个庄稼汉,去报道他。魏进军总是笑脸相迎,尽力配合,因为这也是为了圆好自己的传承梦,就是赔俩钱也值得。

人怕出名猪怕壮。不想,魏进军的艺术成就竟然招致了别人的嫉妒。去年秋后,魏进军的神码刚刚开印,突然一天晚上,家中失窃了。可恨的窃贼把他家东墙掏了一个大洞,将家中的全部木版和三轮车都给偷走了。魏进军那个酸楚,真是无以言表。不过,庆幸的是,一个月后,案子破了,他的那些宝贝都被追回来了。遭此一劫,魏进军领悟了很多,终于认识了自己这些木版的价值,这门手艺的重要。

非遗小词典——内丘神码

内丘神码是年画中的一种,以其对自然神的崇拜、古朴独特的艺术造型及制作工艺成为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内丘神码,俗称内丘神灵码,它以对诸神的崇拜、独特的民间民俗信仰、古朴原始的艺术造型,成为中国民间艺术中独树一帜的奇葩。内丘神码作为华夏农耕社会遗存下来罕见的原生态文化艺术,而成为中国木刻版画的活化石。内丘神码不仅渗透着人类学、民俗学、宗教史、美学史和印刷术的研究因素,同时它还蕴藏着浓郁而纯朴、文明而进步的艺术养料。内丘神码最早是人们直接画在石壁或墙壁上的一种艺术,画像祭祀活动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为了使神像保存得更完好、持久,开始进行石雕和泥塑。随着邢窑白瓷的兴起,神像也开始进行烧制。随着西汉时期造纸术的发明,作为中国最古老发达的陶瓷制造业中心——内丘,造纸术和雕刻印刷术也得到了更广泛的发展,内丘神码也得到空前发展。明清的造神活动,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同样内丘的神码也达到了空前繁荣。辛亥革命结束了千年帝制,西方文化的输入使内丘神码受到极大摧残。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在“文革”时期,神码作为迷信品被取缔,无数珍藏的古版被焚烧,制造神码的艺人被批斗,神码遭到灭顶之灾。随着改革开放,国家和地方政府开始重视传统文化,进行挖掘抢救,使内丘神码又重放异彩。目前内丘神码不仅是邢台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成功入选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内丘神码的主要特征:一是内丘神码不同于纸码,神码是供奉信仰的,而纸码是烧的。二是内丘神码艺术是邢窑白瓷的姊妹艺术,邢窑白瓷是官方所用的生活用品和祭祀用品,而内丘神码是民间百姓所用的信仰祭祀用品。三是内丘神码是一种民间民俗信仰。表现为,祭祀活动由家庭主人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张贴的地方和方向有严格的规定,有大神码和小神码之分,神码是内丘县年俗中最特殊的活动。

内丘神码主要分布在内丘及周边地区。主要的传承人有魏进军,农民,平时以农耕为主,冬闲时手工印刷神码,批发零售,年印刷18万张,以大神码套版印刷为主,会刻版。耿全增,农民,以印刷小神码为主,刻版技术已失传,所用印刷版为祖辈留传下来的。目前,内丘县已成立“内丘神码”编纂委员会,对神码进行抢救性记录整理。(苏有郎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