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温馨提示:本网站已实现河北省内政务服务一号登录,新用户请注册并完成中级以上实名认证,即可正常登录本网站。

首页 >  走进内丘 >  文化旅游 >  名胜古迹

关城尚在鹤度岭

2024-12-24  来源:我看邢 字体:  打印   

(视频录制:内丘融媒  视频剪辑:邵逸康)

长城编码:130523353101170001

建造时间: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

地理位置:位于邢台市内丘县侯家庄乡小岭底村西北1.6公里处鹤度岭山上。

经纬坐标:北纬37°24′,东经113°58′。海拔高度:1245米。

现存遗迹:关城一座、翼墙两道,附属卫所遗迹一处、完整驿道一条。

遗迹描述:关城保存较为完整,平面略呈“匚”字形。关城东临山崖,未筑城墙,仅有边墙。现存北、西、南三面墙体,依次长度为:51、55、35米。墙体基宽4米、顶宽3米,高度5-5.6米。东面边墙呈石垄状。墙体外包灰砌粗条石,内填黄土、碎石夯实。西墙原有城门,坍塌严重,今填实。门上原有“鹤度仙踪”石匾,今不存。原城门内南侧有15级石台阶通往城墙顶部,保存完好。

城内北部靠台地南侧有疑似卫所建筑基址,面积约50平方米,今仅存几处基石。关城东北、东南角各有一道翼墙向悬崖边缘延伸。两道翼墙各延伸30余米,墙体大部坍塌,现存高不足1米,宽约1.5米,毛石垒砌。鹤度岭长城现存墙体总长约240米。关城东下有古驿道,自山下至关城,全程石铺路面,“之”字上升,近乎完整,为邢台保存最原始之古驿道。

1735025505049013225_s.jpg

明长城鹤度岭关在内丘县。鹤度岭,古称仙人台、蒿都岭,因山峰险峻,惟鹤可度,故名。鹤度岭关就修建在鹤度岭垭口处。这里是明长城邢台段唯一还保存有完整关城的关隘。自古至今,这是一座邢台知名关隘。

鹤度岭山势险峻,一条古驿道自山下小岭底村“之”形而上。这条古驿道行走方便,沿途穿峡谷、攀断崖,登山体验感绝佳,是周边地区户外爱好者登山胜地。

1735025505993043076_s.jpg

鹤度岭是如何修成的

在明代刘效祖编著的《四镇三关志》里,记录鹤度岭关建于明嘉靖二十年。然而更早的长城志书《西关志》里保存了一篇《鹤度岭边城记》显示,鹤度岭关修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这大概是肇建和完工的区别。

《鹤度岭边城记》详细记录了修建鹤度岭关的来龙去脉。明嘉靖辛丑年(1541年)秋,俺答汗入寇山西劫掠。时任兵部尚书张瓒要求在太行山险要处设置关隘,以保障华北。第二年暮春,在顺德知府王朝贤主持下,顺德府同知郭从道亲自督造邢台境内长城。当年夏五月,鹤度岭关城落成。城门刻有“鹤度仙踪”石匾。

内丘县文保所所长巨建强对本报记者表示:“鹤度岭关城形制较为完整,是明长城邢台段唯一保存至今的明代长城关城遗址。对我们了解明代内长城关城形制有重要意义。此前因风雨侵蚀,关城部分墙体坍塌。内丘县在2018年和2020年,分两期对坍塌墙体回填、砌筑,并完成底部散水,还对西侧及南侧墙体顶面、关城垛口墙加固处理。”

完成修复的鹤度岭关城墙体齐整干净,据守山口,俯瞰山川,气势恢宏,诚如古人所描写的“崔嵬千仞之上隐然虎豹据之”。

鹤度岭是一座陡峭险峰,表现为典型的中国三大砂岩地貌(丹霞地貌、张家界地貌)之一的嶂石岩地貌。关城所在山顶岩石类型是太行山石灰岩岩层。关城南侧有一片裸露于地表的石灰岩乱石岗,经风化雨蚀,怪石嶙峋。

修建鹤度岭长城并不容易。当年筑城民夫苦于登山蹊径崛崎,不易输送物料至山顶。郭从道经过一番苦口劝说,才“告厥成功”。关城下这条古驿路,折多、路险、坡陡,部分路段几乎是直上直下。

1735025507167006464_s.jpg

邢台明长城长度怎么算

在明长城邢台段能够看到一种不一样的长城结构——山险为墙。这涉及到如何计算邢台明长城长度的问题。

我市文史专家刘顺超表示:“今邢台市西部太行山与山西、河北武安的交界处,沿着太行山崇山峻岭之间,修建有北起内丘县鹤度岭,南至沙河市数道岩、黄背岩,绵延100多公里的石头长城,长城呈东北——西南走向,沿太行山脊分水岭走势时起时伏,保存有关堡、关口、卫所、边墙、烽火台等多处遗址。”

这里所称的100多公里,与一般认识的长城不同,并非是连续不断的长城墙体,而是以山险墙为主,以人工城墙、边墙、关城为补充的一道“时隐时现”的长城。

巨建强表示:“鹤度岭长城是明代内长城典型的依险长城。这里人工修筑的长城墙体经现场丈量,总长度大约240米,但不能说鹤度岭长城长度只有240米,而是要把墙体外延的悬崖峭壁也算上。假如没有这些峭壁存在,当年就会继续建城墙,一直修到有山险的地方。在古人眼里,这些悬崖峭壁就是城墙。”

此类借助峭壁天险作为城墙的段落也被称作“山险墙”。山险墙在内长城大量存在。整体来看,上述100多公里邢台段明长城,几乎都是以山险墙的形式存在的。在明代,鹤度岭关北为锦绣堂关,南为马岭关,此南北之间直线距离大约14公里,但明代筑城工匠只建了长度约240米的城墙。人工城墙在鹤度岭防线中的比例仅为1.7%。

鹤度岭的情况代表了全部邢台段明长城。依险设防,以险为墙,是明长城邢台段的典型特征。

1735025508271013263_s.jpg

1735025509485066924_s.jpg

河北长城文化打卡地

古往今来,鹤度岭是无数文人过客的打卡地。

鹤度岭关和马岭关、黄榆岭关一样,先有古驿道再有明长城。在文献记载中,至少从公元13世纪开始,鹤度岭在元明清三朝八百年岁月里,即便不是关隘,也是往来晋冀的要道。

金元易代之际的文坛泰斗元好问途经鹤度岭时留下一句:“仙人台高鹤飞度,锦绣堂倾去无路。”这里点出鹤度岭古称“仙人台”。

明代嘉靖年间吏部尚书乔宇也曾“打卡”鹤度岭,有诗句:“丹梯平步立青霄,列席崔嵬酒易消。”

清人赵其堂“打卡”鹤度岭时写下:“鹤度高撑飘渺中,峨嵯山势近苍穹。”

在鹤度岭关城北墙内侧岩石上,我们看到有两处摩崖石刻,一处为“万年天险”,另一处为“鹤度仙踪”。两处石刻皆为阴刻竖行楷书。其中“鹤度仙踪”右刻寸楷“唐山县知县陆宗龙书”。陆宗龙是贵阳人,万历初年任顺德府唐山县(今隆尧县)知县,此题记为当时其在任时偕同僚到此游览时所书。

从古至今,来到鹤度岭游览打卡的人数不胜数。从山下小岭底村到山上鹤度岭关城大约4.8公里。这条令古人困苦的崎岖古道因保护完好,成为今天许多登山爱好者心目中的“邢台必登长城古驿道”。一年四季,打卡游客不断。

回顾鹤度岭千年往事,巨建强说:“鹤度岭长城自然景观优美,文化内涵丰富,2023年曾获得‘河北省长城文化十大网红摄影打卡地’荣誉称号。”

1735025510772008818_s.jpg

1735025511796095910_s.jpg

记者手记

在明长城邢台段众多关隘中,鹤度岭之名最为诗意。一句“惟鹤可度”既道出这座关隘所在山峦险峻高耸之姿,又为之赋予一层仙气。鹤度岭山下小岭底村附近有一眼泉水,名仙鹤泉。料想当年驻关官民也需饮此泉水。

十字各梁是信都区与内丘县的界山。鹤度岭在十字各梁北侧,此前提到的马岭关在十字各梁南侧。马岭关下有桑洼泉,被古人视为邢台最长河流大沙河的源头;其实鹤度岭山下的仙鹤泉也是大沙河源头之一,且其径流更长。

此次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邢台段)记者一线调查行一路走来,能清晰地看到,邢台境内明长城作为一个完整的文化单元,具备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内涵。邢台人可充分利用这一世界文化遗产讲好“太行泉城、美丽邢台”的故事。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任重道远,内丘县文物部门为此制定了《鹤度岭关城保护管理办法》。对长城的保护更需要发动民间力量。记者与部分邢台户外徒步爱好者交流发现,围绕邢台明长城的徒步穿越活动在民间早已有之,有些线路已经十分成熟且安全。在此基础上,由官方设计路线,协调沿线县(市、区),打造一条自北向南纵贯邢台段明长城的百公里“长城步道”,并通过民间力量鼓励长城沿线环境保护监督,对邢台明长城的保护和推广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