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丘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内丘县“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
2023-06-16 发布机构:政府办 浏览次数:77 字体:[大 中 小]
体裁分类:其他文件 主题分类:卫生、体育 文号:内政办字〔2023〕20号 索引号:zfb/1687832431931
县政府有关部门、各医疗卫生单位:
《内丘县“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已经十七届县政府第25次常务会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内丘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6月9日
(此件公开发布)
内丘县“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优化资源配置,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全方位全周期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和重大疾病防控救治水平,按照《邢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邢台市“十四五”区域卫生规划的通知》(邢政办字〔2022〕44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21—2025年。
第一章 规划背景
内丘县总面积787平方公里,下辖9个乡镇、309个行政村。截至2020年,全县常住人口25.8万人,人口出生率为8.45‰,人口死亡率为5.8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63‰。全县有城镇人口11.60万人,城镇化率为44.9,全县实现生产总值70.54亿元。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全县着力强基层、补短板、优布局,卫生健康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建立了覆盖全县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经受住了新冠疫情的严峻考验,为维护全县广大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健康保障。
一、机构设置
到2020年底,全县拥有医疗卫生机构469个,其中医院6家(公立医院2家,非公立医院4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60家,其中乡镇卫生院9家,村卫生室及诊所、卫生所、门诊部437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家,卫生健康综合执法大队1 家,妇幼保健站 1家)。
二、资源配置
床位配置 2015年全县床位总数1153张,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为4.22张;2020年底,全县床位总数1354张,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为5.24张,与2015年相比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增加1.02张。
人员配置 2020年全县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42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803人,注册护士395人,执业药师53人,全科医生103人,医护比1:0.49,床护比1:0.29;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3.11,注册护士数1.5,执业药师数0.21,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3.79。
设备和信息化配置 由于历史原因和财政投入不足,我县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总体水平落后于邢台市平均水平,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刚刚启动。但是,在推进医疗机构电子病历信息化中,县、中两院已经与省市对接完成,可涉及HIE.LIE等数据信息的查询查看;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内丘县人民医院、中医院自2016年开始建设部署以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省平台要求的接口,并实现了数据上传,随后逐年规范医生病历的规范书写,加强接口数据的筛查,数据质量大幅提升。在上传的23个接口数据中,目前60%数据能稳定达到省平台要求的90%以上关联率;在县域内诊疗医共体信息共享方面,检验系统和心电图诊断已做到全域内9个中心卫生院全覆盖,为邢台市第一家,医学影像检查系统会诊已做到与部分卫生院互认;电子健康码的受理环境应用改造已完成并全部启用,完成了县乡两级卫生健康机构专线铺设。
医疗卫生服务 以县域医共体建设为抓手,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中医药服务不断增强,乡镇卫生院国医堂全覆盖,乡镇卫生院都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维护了全县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群众健康水平 2020年,全县孕产妇死亡率0/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4.89‰,婴儿死亡率1.96‰,本年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262.81/10万,本年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80.64/10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出生人口素质、居民健康素养均不断得到提高。
第二节 存在问题
“十三五”时期,我县初步构建覆盖全县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但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相比,仍然存在弱项与短板,距离优质高效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一、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
从“十三五”期末要素指标完成情况看,全县每千常住人床位、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专业公共卫生人员配置和医护比、床人比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特别是优质卫生资源短缺问题尤为突出,已成为影响和制约服务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二、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
到2020年底,全县本科及其以上学历专业技术人员只占到20%左右,学历普遍较低。高级职称人员只有81人,其中正高21人,副高60人。创新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匮乏。
三、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短板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才短缺,难以满足疾控工作需要;应急机构应急人员、设备和物资较为缺乏,院前急救体系建设不健全,难以满足应急服务需求。乡镇卫生机构队伍老化、发展滞后,难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重大事件,妇幼专业技术人才短缺、难以满足妇幼标准化建设所需技术人员配置,精神卫生、康复、养老等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亟待提高。
四、协作机制有待优化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功能定位不够清晰,分工协作机制不健全,人员、技术、设备、数据和信息联通共享水平不高,缺乏有效联通共享,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难以有效应对日益严重的慢性病高发、老龄化加速等健康问题,以健康为中心的整合、连续性服务模式尚未形成,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于一体的“医养结合”服务供给不足。
第三节 面临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内丘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也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行动的五年。既面临重大战略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一)重大机遇
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将维护人民健康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作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推出系列重要部署,卫生健康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重大责任更加凸显。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扩大,群众健康需求持续快速增长且品质要求不断提升,逐步从关注“有没有”向关注“好不好”升级。随着人工智能、5G、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生命科学加速渗透融合,创新药物和新型医疗器械不断面世,疾病预防和诊治手段不断进步,医疗卫生服务新模式不断出现,为优化卫生健康资源配置、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面临挑战
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要求从广泛的健康影响因素入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及生活方式的变化,直面慢病、非传染性疾病等对群众健康的威胁,推进健康生活、健康服务、健康环境、健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实现由以治疗为中心向以“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随着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深入实施,迫切要求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补齐公共卫生服务短板、促进优质资源均衡,对构建覆盖全民、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提出了新要求。
第二章 总体思路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将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加快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补齐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短板,推动服务方式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服务体系从规模数量增长转变为质量效益提升,机构从“自主发展”转变为“整合协作”,推动全县居民享有便捷可及、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构筑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有力屏障。
第二节 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健康优先
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平战结合,强化需求导向,进一步优化服务体系,为广大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卫生健康服务。
2.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强化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主体责任,落实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方面的作用,多渠道筹集卫生资源,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3.公平可及,提升效率
推动健康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医疗资源按人口、地域合理配置,提供公平可及的健康服务。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与使用,提升布局的科学性与协调性,实现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
4.统筹协调,合理布局
以区划调整为契机,强化全县资源的统筹整合与合理布局,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与资源下沉。推动防治结合、医养结合、中西并重和多元发展,实现医疗卫生与公共卫生服务的高效协同与无缝衔接。
5.坚持改革创新,提高效能
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制度、管理创新,完善治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发挥人才、科技和信息化的引领支撑作用,促进卫生健康事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三节 总体目标
围绕“全力建设京津冀生态休闲旅游区”的“高质量赶超”战略思路,有效破解全县卫生资源总量少、结构不尽合理、布局不均衡的问题,到2025年,基本形成与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建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运行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公平可及、互联互通、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推动优质资源布局更加均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更加均等,基本医疗服务更加均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和应急处置能力更加有效,人民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等,为推进全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健康支撑。
表1 “十四五”内丘县医疗卫生资源要素配置发展指标
主要指标 | 2020年现状 | 2025年目标 | 指标性质 |
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张) | 5.24 | 6.54 | 指导性 |
医院(张) | 3.91 | 5.24 | 指导性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张) | 1.22 | 1.30 | 指导性 |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 3.11 | 3.12 | 指导性 |
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人) | 1.5 | 3.40 | 指导性 |
每千人口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数(人) | 0.40 | 0.83 | 指导性 |
每千人口药师数(人) | 0.21 | 0.54 | 指导性 |
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人) | 3.79 | 3.93 | 约束性 |
医护比(1:x) | 1:0.49 | 1:1.08 | 指导性 |
床护比(1:x) | 1:0.29 | 1:0.35 | 指导性 |
每千人口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 0.54 | 0.62 | 指导性 |
每千人口公立中医院类医院床位数(张) | 1.36 | 1.55 | 指导性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国医堂的占比(%) | 100 | 100 | 指导性 |
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发热筛查门诊(发热诊室)的比例(%) | 100 | 100 | 指导性 |
每千人口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个) | -- | 4.50 | 指导性 |
第三章 总体布局与资源配置
医疗卫生资源主要包括机构、床位、人力、设备、技术、信息与数据等。遵循优质资源扩容、均衡化、合理化的要求,优化全县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县级及基层医疗卫生资源按照常住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合理布局,推动资源优化调整和共享利用。
第一节 体系架构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以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为主体,以失能(含失智)老年人、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健康照护设施等新型服务机构为补充,面向全人群,提供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服务。
第二节 机构设置
表2 “十四五”期间内丘县医疗卫生机构设置表
医院 | 公立医院 | 2个 | 内丘县人民医院 |
内丘县中医医院 | |||
非公立医院 | 5个 | —— |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2个 | —— |
社区卫生服务站 | 4个 | —— | |
小区卫生站 | 30个 | ||
乡镇卫生院 | 9个 | 内丘县内丘镇卫生院 | |
内丘县金店中心卫生院 | |||
内丘县大孟村村镇卫生院 | |||
内丘县官庄镇卫生院 | |||
内丘县五郭店乡卫生院 | |||
内丘县柳林中心卫生院 | |||
内丘县南赛乡卫生院 | |||
内丘县獐么中心卫生院 | |||
内丘县侯家庄中心卫生院 | |||
村卫生室 | 377个 | —— | |
门诊部 | 2个 | —— | |
诊所、卫生所、医务室 | 82个 | —— | |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 3个 | 内丘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
内丘县妇幼保健院 | |||
内丘县卫生健康综合执法大队 |
一、医院
医院分为公立医院和非公立医院。其中公立医院分为政府办医院和其他公立医院(国有企事业单位举办医院)。
公立医院 在县级区域原则上设置1个县办综合医院---内丘县人民医院和1个中医类医院---内丘县中医医院。支持设置精神、口腔、护理、康复、老年病等公立专科医院,主要承担县级区域内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急危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培训和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政府指定的公共卫生服务、突发事件的医疗处置和紧急救援、医疗支援等任务。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包括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诊所等。
乡镇卫生院 全县设9家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包括一般卫生院和中心卫生院。每个乡(镇)设置1所政府举办的标准化建设的乡镇卫生院。根据服务人口、服务半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选择1/3左右的乡镇卫生院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建设成中心乡镇卫生院。有条件的中心乡镇卫生院可建设成为县办医院分院。
乡镇卫生院负责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护理、康复治疗、康复训练等综合服务,并受县级卫生健康部门的委托,承担辖区范围内的公共卫生管理工作,负责对村卫生室的综合管理、技术指导和乡村医生培训等。乡镇卫生院对集体产权村卫生室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中心卫生院除具备一般乡镇卫生院功能外,还应开展普通常见手术等,着重强化医疗服务能力并承担周边区域一般乡镇卫生院的技术指导。
村卫生室 原则上每个行政村设置1个村卫生室,对村较大、人口较多和自然村较为分散的行政村,可酌情增设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所在地的行政村原则上可不再设村卫生室。村卫生室与乡镇卫生院实行一体化管理,在乡镇卫生院的统一管理和指导下,承担行政村范围内人群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普通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治、康复、慢病管理等工作。
小区卫生站 所有新建、改建小区按标准设置卫生站,2000人口以上居民小区设一所卫生站,不足2000人口的居民小区按照“就近相邻、每2000人至少设置一所”的原则联合设置卫生站。居民小区卫生站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一体化管理,以小区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常态化疫情防控等工作。
诊所、门诊部及其他医疗卫生机构。诊所设置不受规划布局限制,实行备案制管理。门诊部及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实行准入管理。
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原则上为政府举办,主要包括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卫生监督机构、急救机构、采供血机构、专科疾病防治机构等。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设内丘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合理界定功能职责。
妇幼保健机构 设内丘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支持该机构标准化建设,除承担保健、医疗工作任务外,协助本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开展区域业务规划、科研培训、技术推广等工作。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中心,在上级指导下承担妇幼保健工作。
“十四五”期间,组建孕产保健部、儿童保健部、妇女保健部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部,基本科室设置比例达到80%以上。保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妇幼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功能,健全妇幼保健服务网络。
设立县级0-6岁儿童近视防控干预指导中心,负责本辖区0-6岁儿童近视的视力复筛和复查、转诊服务、眼病诊疗、干预随访及咨询指导等工作。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和妇幼保健机构结合实际扩展相关服务项目,增加必要设备和专业人员。
急救机构 依托内丘县人民医院设立县急救中心,每个二级医院设立急诊科,各乡镇卫生院设立急救点。进一步加强对乡村医生的培训,提升乡村医生在院前医疗急救中的服务能力。以县域为单位,根据县域人口的300%估算人口基数,按照每3万人口1辆的标准配齐救护车。构建覆盖全县、统一指挥、高效协调的院前急救网络。
精神卫生机构 支持县人民医院设精神卫生科和病区(床位30张),按建设标准和要求加快推进落实,构建以县医院为主体、中医院精神科为辅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主要承担本辖区精神疾病的预防、医疗、康复和心理行为问题干预、心理健康促进等任务。县卫生健康部门应在辖区内依托医疗机构设置精神专科或精神卫生中心,承担各类精神疾病和心理行为问题的预防、医疗、康复、健康教育、信息收集等培训与指导工作。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举办专业精神卫生机构。
四、其他医疗卫生机构
鼓励设置独立的区域医学检验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医学影像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医疗消毒供应中心、健康体检中心等机构,与区域内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协作关系,实现区域资源共享。鼓励发展疗养院、护理中心、康复中心、安宁疗护中心等接续性服务机构,为疾病慢性期、恢复期患者以及老年患者等提供康复护理等服务。每个县至少有一所康复中心。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为家庭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多样化、多层次的婴幼儿照护服务。
第三节 资源配置
本着“增加总量,优化存量,调整结构,提高效率”的原则,以公共卫生风险防范要求和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依照《邢台市“十四五”区域卫生规划》,合理规划、配置、布局全县卫生健康资源。
一、床位配置
医院 合理增加床位规模。到2025年,全县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1765张。其中,医院床位数1404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361张。医院床位配置中,公立医院1249张,非公立医院155张。
优化床位结构 按照15%的公立医院床位比例设置专科医院。适度控制治疗床位增长,增量床位优先向传染病、重症、妇产、儿科、肿瘤、康复、精神、老年病等领域倾斜。其中,传染病救治床位按50—100万人的县(市)不低于80张要求配置;根据医疗机构类别和床位使用功能,实行床位分类管理制度,推动床位急慢分开。
提高床位使用质量 医疗机构开放床位数与规划编制床位数应当基本保持一致,开放床位数超过规划编制床位数的要区分情况逐步调整规范,公立综合医院床位使用率低于75%、平均住院日高于9天,不再增加床位。推动县级医院更加突出急危重症、疑难病症诊疗,逐步压缩一、二类手术比例。将预约诊疗、日间手术等服务常态化、制度化,提高预约转诊比例和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提高床单元使用效率,控制综合医院平均住院日,二、三级医院不高于8天。鼓励医疗机构成立住院服务中心,打破以科室为单位的资源管理方式,对全院床位实行统筹调配。
表2 内丘县医疗卫生机构床位配置指导标准(单位:张)
机构名称 | 机构 类别 | 2020年床位数 | 2025年规划床位数 |
医疗床位 | |||
内丘县人民医院 | 二级 | 499 | 799 |
内丘县中医医院 | 二级 | 350 | 410 |
内丘县妇幼保健院 | 30 | 40 | |
大孟村镇卫生院 | 25 | 25 | |
金店中心卫生院 | 60 | 68 | |
官庄镇卫生院 | 30 | 30 | |
柳林中心卫生院 | 40 | 75 | |
内丘镇卫生院 | 50 | 50 | |
五郭店乡卫生院 | 35 | 33 | |
南赛乡卫生院 | 25 | 20 | |
獐么中心卫生院 | 20 | 20 | |
侯家庄中心卫生院 | 30 | 40 | |
民营医院 | 155 | 155 | |
为民营医院预留床位 | -- | -- |
二、人员配置
按照《邢台市“十四五”区域卫生规划》要素指标,以居民卫生服务需求量和医师工作量为依据,合理确定医护人员比例,到十四五,实现人才规模、结构与全县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相适应,布局趋于合理,人才队伍快速协调发展。
到2025年,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816人, 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889 人。医护比达到1:1.08,未达到床护比标准的,原则上不允许扩大床位规模。每10万人口康复医师数达到10人,康复治疗师达到10人。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适应社区基层首诊和家庭医生守门人要求,到2025年,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达到3.93名,按照每千人口不少于1名的标准配置乡村医生或乡村执业(助理)医师,每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至少应配备1名公共卫生医师。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队伍建设,合理提高公共卫生人员配置标准并落实到位。到2025年,每万人口疾控机构人员数达到 35人,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得低于85%,卫生技术人员比例不得低于70%。
其他卫生健康机构 根据工作性质和工作量,参照国家、省有关规定合理配置人员。
表4 内丘县卫生机构人员配置(单位:人)
医疗卫生机构 | 2020年现状 | 2025年规划目标 | ||
执业(助 理)医师 | 注册 护士 | 执业(助 理)医师 | 注册 护士 | |
内丘县人民医院 | 221 | 239 | 423 | 274 |
内丘县中医医院 | 92 | 49 | 150 | 180 |
内丘县妇幼保健院 | 19 | 3 | 26 | 5 |
大孟村镇卫生院 | 16 | 1 | 16 | 5 |
金店中心卫生院 | 25 | 4 | 25 | 11 |
官庄镇卫生院 | 13 | 1 | 13 | 5 |
柳林中心卫生院 | 15 | 0 | 15 | 8 |
内丘镇卫生院 | 34 | 8 | 36 | 15 |
五郭店乡卫生院 | 15 | 5 | 15 | 8 |
南赛乡卫生院 | 12 | 1 | 12 | 8 |
獐么中心卫生院 | 10 | 0 | 10 | 5 |
侯家庄中心卫生院 | 8 | 0 | 8 | 8 |
民营医院 | 32 | 35 | 37 | 49 |
门诊部、服务站、诊所、卫生室等 | 291 | 49 | 372 | 308 |
三、设备配置
按照“总量控制、资源共享”的原则,加强配置规划和准入管理。严禁公立医院超常装备,严禁使用国家已公布淘汰机型。引导医疗机构合理配置适宜设备,逐步提高国产医用设备配置水平,降低医疗成本。鼓励支持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检测机构和影像机构,逐步建立大型设备共用、共享、共管机制。建立区域医学影像、检验检查等共享中心,推动建立“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服务模式。鼓励发展社会化的医学检验实验室和影像中心,实现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等结果互认和资源共享。为方便人口密集乡镇和山区群众就医,金店、柳林中心卫生院各增添CT一台。
四、技术配置
到2025年,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体系、科教管理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支业务技术精、创新能力强的卫生健康人才队伍。以严重影响居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重症疾病的治疗和重大传染病防控为切入点,以技术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建设一批特色优势学(专)科。积极打造市级重点学科,创建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发展学科,引进京津冀三级甲等医院知名专家团队的特色专科专病服务。加强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协同研究网络建设。
五、信息资源配置
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依托电子政务网,构建与互联网安全隔离、联通各级平台和卫生健康机构的高效、安全、稳定的信息网络。统筹支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标准化建设,同步设置公共卫生、基层医疗卫生等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
推进信息平台建设 到2025年,实现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基本覆盖及动态更新,实现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间信息共享。实施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整合各类传染病监测系统,搭建覆盖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发热筛查哨点等传染病监测平台,建立健全突发传染病疫情预测预警信息系统,强化公共卫生信息化应用功能。
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标准化建设,为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传染病防控、药品供应保障等业务信息化提供支撑。
“十四五”健康信息化工程建设项目
1.健康信息数据库建设。支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向政务云迁移,优化提升平台性能。整合业务应用系统,动态更新健康信息资源目录。
2.健康信息互联共享建设。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内信息共享。建设跨机构电子病历调阅共享、医疗公卫信息共享数据库。
3.疫情防控信息化建设。建设疫情防控信息化管理平台,开发传染病多点触发监测预警系统,促进电子健康码、医保码系统融合。
4.“互联网+医疗健康”项目。支持县办医院建设互联网医院。继续推广电子健康码。扩大远程医疗网络覆盖范围,实施县域医疗机构远程诊室建设项目。
第四章 重点任务
一、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推进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标准化建设。健全完善传染病救治网络,提升传染病快速反应、诊断、综合救治能力。加强相对独立的感染性疾病病区建设,完成县医院感染性疾控楼建设。在疫情发生时,按照传染病床位配置标准开放传染病病床。服务人口较多的乡镇中心卫生院建设标准化的发热诊室,一般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化的发热筛查门诊,设置可转换的应急物理隔离区和隔离病房(观察室),配备必要的消毒产品、防护物资并做好储备,强化传染病防控知识、技能培训和应急演练,具备重大疾病监测、筛查、隔离观察、转诊和随访管理能力。
加强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的制度化和标准化建设,实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健全平战结合的联防联控机制、上下联动的应对处置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政府、部门和属地责任,发挥乡镇党委政府的治理优势和专业部门的技术优势,完善应急决策系统、操作系统和技术支撑系统,做到指令清晰、系统有序、条块畅达、执行有力。
二、加强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推进县域医疗中心建设。支持县人民医院建设区域综合医疗中心,加强县人民医院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危重儿童和新生儿等救治中心建设,构建快速、高效、广覆盖的急危重症医疗救治体系。
推进县人民医院建设 到2025年,把内丘县人民医院建成设备技术先进、服务功能完善、管理精细科学、运行优质高效的现代化综合医院,为人民提供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质量卫生健康服务,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在新院区建设医疗综合楼、感染性疾病楼、发热门诊楼等,再统筹规划旧院区科室设置建设,能够满足医疗服务工作需要。
推进县中医医院建设。到2025年,内丘县中医医院争取建成“总体布局合理、资源配置优化、学科建设领先、医疗技术先进、中医特色突出,医疗服务满意”,集预防、医疗、康复、保健、教学、养老于一体的三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达到三级医院水平,综合实力处于省内县级中医院先进水平。
“十四五”时期内丘县人民医院医院重点建设项目
县医院迁建项目。建设地址在内丘县中丘大街东侧,礼孝路以北,德普路以南,总规模为127874.34㎡(包含西南侧现状楼8711.84㎡)。一期设计病床位499 张,建筑面积62273㎡,包括地上建筑面积57828.8㎡,地下建筑面积4444.2㎡(含人防)。建设内容:医疗综合楼、行政综合楼、发热门诊楼、感染楼、辅助用房等配套设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为50000万元;二期康养中心,包含300床康复病房,建筑面积56889.5㎡,其中地上22195.5㎡,地下34694㎡,计划投资35000万元。
三、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
积极扶持中医医疗机构建设 按照国家中医医院设置和建设标准,持续加强国家和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规范设置中医临床科室,建立健全体现中医药特点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做优做强皮肤科、治未病、糖尿病、疼痛专科,巩固扩大儿科、妇科、针灸、推拿等中医专科专病优势,新增创建省中医重点专科2个、市中医重点专科3个。支持县中医院建设中医经典病房,运用经典中医理论与名老中医经验指导临床,以中医主导治疗疑难危重病症。大力发展中医诊所、门诊部和特色专科医院。
打牢基层中医药服务基础。一是强化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国医堂建设,建成1个“旗舰国医堂”。加强农村特色卫生室建设,80%以上村卫生室能够规范开展4类6项以上中医适宜技术;大力推广应用中医适宜技术,依托县中医院县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开展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举办全市痧疗罐疗中医适宜技术比武大赛,持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快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县医院、中医院分别建立中医养护中心;开展中医药医保惠民工程,调动广大群众使用中医药的积极性,提高基层中医药使用率,促进全县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提高中医药服务供给能力 强化县、中两院康复科、治未病科等规范化、标准化中医药特色专科建设,提升中医诊疗水平。加强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做优做强中医优势专科,加快优质中医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积极争取国家、省中医药传承项目,推广中医综合服务模式和中医适宜技术,增强中医药服务可及性。切实规范中医临床诊疗行为、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推进中医医养相结合。大力宣传中医治未病理念和方法,将中医治未病理念融入百姓衣食住行。进一步完善以中医院为主体,以农村和社区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为基础的中医药服务网络。
四、加强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强化接续性服务措施,完善“一老一小”健康服务链条,建设全方位、全周期的生命健康服务保障网络。
1.强化婴幼儿照护服务
统筹规划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发挥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婴幼儿照护服务功能,加大对社区和农村地区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支持力度。大力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支持幼儿园开设托班,形成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扩大婴幼儿照护服务供给,建设一批管理规范、模式可复制的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单位,到2025年构建了以积极生育支持政策为指导,以降低养育成本、提升托育服务质量为目标的多元化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
2.加强内丘县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
全面提升县域妇幼保健机构的婴幼儿服务能力,推动妇幼保健特色专科建设。推进县级产前筛查中心建设,鼓励开展独立产前生化免疫实验室检测。健全完善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转诊网络体系,全面提升提升儿童重大疾病、疑难复杂疾病和危急重症诊治能力。
健全覆盖城乡居民、涵盖生育全程的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体系。开展婚前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出生缺陷防控项目,减少唐氏综合征、神经管缺陷等严重缺陷儿出生。推进出生缺陷防治管理中心建设,协助卫生健康部门组织开展相关人员培训、业务指导、信息报送、项目管理等工作。到2025年,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新生儿听力障碍筛查率均不低于95%,县至少有1个独立开展产前生化免疫实验室检测的产前筛查机构。
3.全面提升老年健康服务能力
着眼老年人的强劲需求,强化老年健康服务功能布局,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覆盖老年患者疾病急性期、慢性期、康复期、照护期、生命终末期的老年护理服务网络,构建覆盖生命全过程、便捷可及、综合连续、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积极推进“医养一体·两院融合”服务方式,支持医疗机构拓展养老服务功能,依托医疗资源优势,为入住老年人提供优质健康养老服务,推进“医中有养”。养老机构通过设置医疗卫生机构、护理站或与医疗卫生机构签约等形式,提高养老机构医疗服务能力。鼓励和引导执业医师到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开展多点执业、疾病预防、中医调理等非诊疗行为的健康服务,实施“养中有医”。对选择居家养老的群众,全部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实“居家有约”服务。完善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形成保障有力、科学健全的政策体系,提高“失能有保”服务能力。引导居家护理服务机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逐步形成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个人负担和护理基金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居家护理体系。
4.健全康复医疗服务能力
支持内丘县人民医院、中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或康复医学科门诊,将康复医疗服务作为补短板强弱项的重点领域予以加强,积极推动神经康复、骨科康复、心肺康复、肿瘤康复、儿童康复、老年康复、疼痛康复、重症康复、中医康复、心理康复等康复医学亚专科建设。推动有条件的一级、二级医院转型,提供以住院康复为主的专业、系统的康复医疗服务。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康复、长期护理、安宁疗护等接续性服务,开设康复医疗门诊,根据需要设置和增加康复床位数。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举办规模化、连锁化的康复医疗中心,提升辖区内康复医疗服务的供给能力。
5.加强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建设
支持县人民医院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防治中心建设,健全心理健康工作人员培养和使用制度,全面提升精神心理服务保障能力,鼓励县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开设精神(心理)科,对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培训,重点提高抑郁、焦虑、孤独症等心理行为问题和常见精神障碍的筛查识别、处置能力。到2025年,提高精神卫生服务能力。通过建设专业机构、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建立和完善全县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开展精神卫生工作。
6.完善血液供应保障
加强县人民医院血液科建设和设备配置,确保临床用血与当地医疗卫生发展趋势相适应。建立血液安全管理体系,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血液安全监管。加强无偿献血宣传、教育、组织、动员等工作,将无偿献血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卫生城市创建等结合。推进血液管理信息化建设,依托血液管理信息化平台,强化血液质量安全和调配管理。开展血液安全监测和风险预警工作,建立监测报告和专家研判工作制度,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最大程度降低血液安全风险。提高突发公共事件血液应急保障能力。
7.加强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建设
健全完善由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健康教育服务基地、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以及机关、学校、社区、家庭、企事业单位的健康教育职能科室等组成的健康教育网络,为健康促进提供有力的体系支撑。推进各级各类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兼)健康教育科(室)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服务能力。动员机关、学校、社区、家庭、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参与健康教育与知识普及工作。
内丘县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项目 1.婴幼儿照护服务工程项目。完善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政策标准体系,建立健全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成一批管理规范、模式可复制的示范单位。 2.康复中心服务能力提质工程项目。推广中医康复适宜技术;实施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提升行动,不断提升康复中心服务能力和水平。 |
五、强化体系支撑
(一)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认真落实公立医院编制标准,创新公立医院编制管理,建立动态核增机制。强化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用人自主权,推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人才使用与激励长效机制,加大基层、公共卫生高层次、急需紧缺等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加强医教协同,建立高水平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全面优化人才培养结构,进一步提升医学卫生人才培养质量。健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落实“两个同等对待”。大力培养医防融合人才,加大护士配备力度,落实护士配备标准,医护比达到1:1.08。临床一线护理岗位护士数量。加强健康教育与促进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健康教育与促进职责。落实“两个允许”要求,建立健全适应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落实医疗机构对继续医学教育的投入保障,将医务人员接受继续医学教育情况纳入其年度绩效考核必备内容,将继续医学教育合格与年度评先评优、岗位聘用、职称职务晋升相衔接。
(二)强化卫生科技创新
加强高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建设一批创新团队。注重一流创新人才培养,培育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学科带头人,不断提高医学科技创新能力。继续建好支撑学科、创新学科、龙头学科和特色学科建设;加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代谢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重点高发疾病的医学科技成果的应用,加强适宜技术应用指导;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三)完善投入与医疗保障
强化政府投资主体地位,建立稳定的卫生健康发展投入机制,落实符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的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投入责任,细化、量化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等投入政策,提高紧缺人才薪酬吸引力。落实对中医类医院、传染病、精神病、康复等专科医院的投入倾斜政策;健全各级财政对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储备的长效投入机制;加强财政对托育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慈善事业,鼓励社会各界投入和捐赠,形成多元化筹资格局。持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普遍实施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推进区域医保基金总额预算点数法改革,完善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医保支付政策,探索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
(四)强化信息化支撑作用
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推进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和医院信息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远程医疗和互联网诊疗。建立药品追溯制度,探索公立医院处方信息与药品零售消费信息互联互通。
(五)强化医共体建设
由县医院牵头,若干卫生医疗机构及乡镇卫生院及服务中心成员单位。建立开放共享的影像、心电、病理诊断和医学检验等中心,推动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和区域互认。加强医共体内部和医共体之间的床位、号源、设备统筹使用,进一步贯通服务链,持续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要充分发挥区域医共体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统筹调配医疗卫生资源、实现信息共享、整合公共卫生和医疗救治服务、提升基层疫情应对能力等方面的作用。
第五章 组织实施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要高度重视规划引领发展的重要性。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将卫生健康服务体系规划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成立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明确职责任务,强化责任担当,落实主体责任,为实现规划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第二节 强化部门协调
卫生健康、发展改革、财政、医保、自然资源和规划、人力社保、机构编制等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其他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规划有序实施。
第三节 落实监督考评
县政府将卫生健康服务体系规划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评价,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建立严格的规划实施监测评价体系,探索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相关应对措施。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做好规划实施进度和效果评价,必要时开展联合督查,推动规划的有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