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丘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内丘县特色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2023-09-05 发布机构:政府办 浏览次数:123 字体:[大 中 小]
体裁分类:其他文件 主题分类:工业、交通 文号:内政办字〔2023〕29号 索引号:zfb/1696751763603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县政府有关部门:
《内丘县特色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已经十七届县政府第27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内丘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8月23日
(此件公开发布)
内丘县特色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2021—2025年)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编制内丘县特色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就是要贯彻落实上述基本要求。内丘县特色产业历经多年发展,规模和效益有了较大提升。但由于市场环境、政策环境、要素条件、环境承载能力等多方面的变化,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折时期。在这种情况下,加强规划引导,明确特色产业的市场定位、发展目标,理清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制定重要举措,对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实现高质量发展,对具体落实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强产业集群促进县域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振兴工作方案》,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障改善民生,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规划编制将以现代产业集群理论为指导,以国家产业政策为依据,着眼于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分析、研究、找准内丘县特色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做好科学定位,明确发展方向与目标,制定具体推动措施,落实主要任务与发展重点,在打造产业链条、建设重要载体、创建知名品牌、提升协作水平、推进绿色发展、强化人才支撑等方面提出工作举措,推进内丘县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规划范围为内丘县特色产业,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一、产业基础
(一)发展现状
截至2020年,内丘县特色产业集群4个,2020年集群实现营业收入46.31亿元,上缴税金1.58亿元。
(二)主要特点
1.政策思路完善。以《河北省特色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邢台市特色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为指导,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一群一策,因地制宜找准特色产业振兴的着力点、发力点,积极探索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集约发展、协调发展、智慧发展、有序发展以及标准引领、工业设计、品牌营销、链条延伸、资本运作、园区建设、智能制造、高端产业、商务模式、人才引进等发展路径,大力实施“六个一”工程,不断提升产业层次,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涌现了一批支柱企业。以产业集群为导向,培育和发展壮大了河北建滔、卓泰肥业、首科铁路器材、硕凯铸造、中联水泥、中达水泥、扁鹊制药、昕大洋等一批支柱企业。以支柱企业为支撑,不断培育集群企业,推进企业向专精特新和大中小集群化融合发展。
3.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内丘工业经济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发展,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产业,拥有了一批颇具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对拉动我县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其中化工产业是内丘县多年来的产业,围绕醇类、苯类、酸类等化工产品,相关产业链得到延伸,一批工业企业和配套服务企业相继落户内丘。特别是以河北建滔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为代表,为内丘化工产业的集群发展、产业链延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显著的综合效益。
(三)存在问题
内丘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长期累积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总体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企业多带动力弱。我县产业龙头企业带动力弱,中下游产品及高附加值终端产品比例明显偏低,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支撑。同时,传统企业数量多、占比大,企业转型升级较为困难,行之有效的退出转型机制还有待完善。
2.专业分工协作程度不够。集群上下游企业不健全、协同不够紧密,专业化分工程度不高,社会化协作比较薄弱,协同效应尚未凸显,产业链衔接不够紧密,龙头骨干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不足,大中小企业配套机制尚未形成,限制了资源配置效率和区域竞争力的提高。
3.品牌基础不扎实。产业集群品牌创建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是企业品牌意识差。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品牌商标意识不强、认识不到位、投入不足等问题。二是品牌档次低。企业品牌数量偏少,品牌影响力不够。三是品牌基础差。部分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标准化、计量、质量管理等质量技术基础薄弱,标准化意识不强,部分企业的质量管理人员不足,知识层次偏低,对质检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不够,制约了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
4.协同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集群整体创新能力不强,集群创新平台建设滞后,协同创新功能尚不完善,自主品牌匮乏,科技进步和品牌带动效应尚不明显,协同创新生态建设亟待加强。集群内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技术装备、产品研发、人才储备相对较弱,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亟需进一步加强企业间产品协同研发,推动产业联盟等合作模式创新。
(四)发展趋势
“十四五”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历史性交汇,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形势更加错综复杂。
1.全球大变局交织新冠疫情,深刻影响特色产业发展走向。从全球来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政治经济严重分化,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不断加剧。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而深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遭受冲击、加速重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这不仅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稳定带来了巨大冲击,也潜藏了巨大的外贸风险。要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坚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协同推进,将成功的疫情治理能力变成生产力和竞争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等加速突破应用,不断推动生产方式、商业模式、竞争格局发生颠覆性变化,特色产业加快两化融合、两业融合及形成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制造和服务模式。
2.新阶段迎来新发展格局,驱动构建双循环经济体系。从国内来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具备独特的制度优势、发展优势和机遇优势,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发展动力从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新阶段内丘特色产业创新能力不足、数字化水平不高、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等问题格外凸显,亟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以龙头企业创新辐射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实现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
3.“双创”战略深入推进,进一步激发特色产业发展活力。产业创新战略深入推进,为内丘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带来新机遇。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市场不断涌现,为产业集群提升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社会创业活力竞相迸发,市场主体数量不断增加,进一步壮大产业集群的规模和实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不断消除各种阻碍企业创业创新发展的束缚和障碍,各种管理政策和服务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极大地激发了企业创新发展的活力与动力。
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深化,进一步增强特色产业发展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推进,以市场需求和有效供给为导向,不断优化人才供给、融资体系、服务体系、市场环境、政策框架、管理模式等制度环境,推动实体经济调结构、优布局、提质量、增效益、降成本,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为解决内丘县特色产业集群摆脱创新能力不足、技术水平低下、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关键与核心环节薄弱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条件。
5.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进一步改善特色产业发展条件。信息技术在产业集群的应用和普及,进一步推进了内丘县特色产业集群研发设计的信息化、生产装备的数字化、生产过程的智能化、产品营销的电商视商化以及经营管理的网络化。为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高效率、低成本、协同共享的信息技术支撑,将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会议精神,落实省委、市委会议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任务目标,按照“质量引领、创新驱动、设计增值、绿色低碳”发展要求,坚持以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为突破口,发挥4个产业集群特色优势,推动特色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实现特色产业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效率变革,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引领带动全县特色产业集群走出一条“一流标准、一流质量、一流品牌、一流信誉体系”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二)基本原则
1.坚持高质量发展。夯实质量基础,加强质量管理,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大力发展特色产品、精深加工产品,提高产品品质、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实施绿色、名牌战略,构筑以绿色健康产业为主导的名优产品发展体系,努力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提高产品信誉度和市场占有率。
2.坚持集聚发展。推动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品牌和优势资源向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集聚。鼓励搬迁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参股等多种方式进行重组和整合,推动特色产业企业进入园区(开发区)发展。
3.坚持可持续发展。大力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资源——废弃物——可再生资源”的闭路循环,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构建长效机制,推行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加强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实现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
4.坚持规划引领。按照“整合入园一批、规范提升一批、关停淘汰一批”的原则,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相关标准,规划建设产业园区,制定入园方案和标准,有序推动企业入园集聚,让入园企业有地可用,有规可依,实现集约发展。
5.加强安全监管。加快建立和完善特色产业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检验体系和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原料基地的环境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维护消费者利益和人身健康。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严格落实安全监管制度和责任,消除各类安全隐患,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
(三)发展路径
按照省特色产业振兴领导小组提出的12条发展路径、“六个一”工程(产业指数、标准、品牌、平台、协会联盟、上市)要求,结合邢台市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的发展路径,根据县域特色产业特点重点实施以下发展措施。
1.创新驱动。以综合创新引导特色产业发展,大力推进特色产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型,积极引进高端技术、产品与项目,通过引进关键、核心技术,形成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提升特色产业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引进高端技术装备,对传统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推进产学研合作,开发高端、精细、时尚产品,提高各类产品的附加值。引导企业应用信息化技术和现代管理模式,发展电子商务、视频销售、网上网下产品配送,在外地设立营销网点,拓展国外市场,争创国内外知名品牌。
2.标准引领。积极构建国内领先、接轨国际、面向未来的产业标准体系。严格行业准入标准,支持龙头企业研制企业标准,积极推动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上升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积极推进每个特色产业主导或参与标准制定,有效提升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话语权。
3.工业设计。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设计大师、知名设计机构。鼓励创办工业设计服务机构,支持企业购买工业设计服务,支持工业设计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推广。加强工业设计人才培育和引进,积极推进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工业设计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
4.品牌建设。引导企业强化品牌意识,提升特色产业质量,着力培育一批叫得响的区域品牌、产品名牌、名牌企业。抓好中华老字号、驰名商标、地理标志等培育和保护,打造一批产业名镇,积极推进产业集群企业的区域品牌打造。
5.链条延伸。聚焦强链补链延链创链,重点产业链取得显著进展,短板弱项明显增强,科技创新、产业服务、基础设施、要素保障等基础支撑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产业链上下游环节、产供销系统、大中小企业合理配置,高效协同体系基本形成,形成若干竞争力突出的传统优势产业链和新兴产业链。积极推进产业集群组建行业协会(联盟),积极融入京津冀一体化,全面提升重点产业链发展水平,推动特色产业集群深度参与全国乃至全球产业链分工。
6.商务模式。积极引进国内行业龙头企业、知名营销机构、创新机构、电商视商平台等入驻特色产业园区,带动域内企业“借梯上楼”,同步完成与电商企业、物流快递企业在战略投资、品牌培育、产品体验、网上销售、仓储物流等领域合作,打造生产流通一体化商务格局。
7.两化融合。加快实施“互联网+”计划,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大力推进特色产业智造云服务和智能制造云工厂发展。加快信息技术向制造业各环节渗透,生产方式向智能化、精细化转变,积极培育智能工厂、个性化定制、创意设计等新模式,推动企业应用新技术、创造新产品、融合新业态。
8.园区建设。以园区为特色产业和重点产业链发展的重要载体,提升产业园区能源、给排水、污水集中处理等基础设施承载能力,通过资源要素集约利用、污染物和废弃物集中治理与深度再利用等途径,降低企业经营成本。鼓励产业园区建设多层标准厂房供集群企业和产业链企业入园使用,为入园企业提供零风险、低成本、一站式、全方位服务。鼓励开发运营“园中园”等特色产业园区、产业链园区和专业化市场,聚合发展。推进园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9.资本运作。鼓励支持企业上市,对主板以及中小板、创业板首发上市企业给予奖励。实施上市企业“蝶变计划”,遴选潜质企业,实行分类施策、分级负责,加快聚集一批上市辅导专业机构,对接服务一批潜质企业,推动股改一批重点企业,输送签约一批辅导备案企业,每个集群重点培育一个上市企业。创新融资模式,建立供应链金融平台,为各金融机构提供大数据风控模型、金融流程可视及数据共享,优化物流链、资金链和信息链,为大型企业和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定制金融服务,提升资产流动性,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深度盘活金融资源。创新金融支持方式,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从信贷投向、产品创新、渠遣布局等方面推动金融服务向实体经济延伸、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倾斜。
10.引进人才。扎实开展“人才集聚行动”,引进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一批职业技能人才,培育一批企业经营人才,搭建人才培育和交流平台,健全人才培养体系。从全县龙头骨干企业、规上企业和具有成长性的小微企业中,优选一批企业家、中高层管理者和中层骨干,梯次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人物、企业高级管理者和优秀后备人才。积极开展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组织企业有资质的技术人员组成专家库,开展产品研发与攻关。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产品已批量生产并投入市场的企业和个人,给予奖励。
11.绿色转型。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理念,着力推进特色产业绿色发展,实施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和排污总量控制制度,淘汰落后工艺和过剩产能,大力推广应用先进工艺技术及天然气、生物燃料等,实现工业烟尘、粉尘、污水污染零排放。同时,以大气污染防治、节能减排、生态修复为重点,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中实现绿色转型。将特色产业和重点产业链发展与碳达峰、碳中和相结合,强化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的推广应用,树立碳交易、碳排放经营理念,推进特色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企业技术设备绿色化改造升级,深入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高耗能设备系统节能改造。
12.高端产业。增强要素承载能力,为高端产业要素集聚、人才引进预留空间。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转移趋势,主动承接京津高端产业转移,寻求与知名企业的战略合作,引进一批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高端领军企业。坚持以重点项目为抓手,按照“建链、延链、强链、补链”的要求,着重发展一批高端产业项目,推动产业链条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不断提升产业层次和产品附加值,打造高端产业链条。
(四)发展目标
到“十四五”末,通过大力实施提升质量水平、提升创新能力、提升工业设计能力、提升融资上市能力、提升数字化转型能力、提升招商选资和项目建设能力、优化产业生态、优化服务体系的“六提升两优化”提质升级行动,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取得显著进展,短板弱项明显改善,产业链上下游环节、基础设施、基本要素、产供销系统、大中小企业合理配置,高效协同体系基本形成,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更加明显,产品档次、技术水平、研发能力、质量标准显著提高,产业集聚度、市场占有率、辐射带动作用力显著提升,特色产业实现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力争到2025年,培育化工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超过60亿元。
产业规模快速提升。力争特色产业集群营业收入到“十四五”末翻一番,达到90亿元以上,年均增速保持在15%左右,新增营业收入超50亿元产业集群1个。围绕产业集群向高端化、规模化发展,实现产业集群总营收超90亿元。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力争特色产业集群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以上,规模以上企业40%以上建立研发机构,产业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力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2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20家,省单项冠军企业达到1家,积极培育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
数字化转型实现突破。特色产业集群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力争达到73%,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力争达到65%。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两化融合、上云全覆盖。
质量效益大幅提升。特色产业集群企业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实现全覆盖,产品质量水平显著提升,营业收入利润率力争达到8%左右。
持续低碳绿色发展。强化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向高水平绿色产业园区发展,构建高效、清洁、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推进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促进特色产业集群的集聚、绿色低碳发展,实现规上工业企业绿色工厂创建全覆盖。
重点产业链扩规提质。聚焦营业收入超亿元的大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所属制造业细分行业,选择重点支持的重点产业链,实施“一链一链长,一链一专班”,鼓励引导走细分行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之路,推动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扩规提质。
三、发展重点
遵循特色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内丘特色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瞄准技术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集中力量做优做强特色产业,着力抓好重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
(一)化工产业集群
内丘县多年来的产业,围绕醇类、苯类、酸类等化工产品,相关产业链得到延伸,一批工业企业和配套服务企业相继落户内丘。特别是以河北建滔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为代表,为内丘化工产业的集群发展、产业链延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显著的综合效益。重点做好化工产业产业链延伸、补充、强化、培育工作,突破传统煤化工发展瓶颈,培育壮大新能源和精细化工等新兴产业。稳步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加强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入推进重点产品和工艺“一条龙”应用示范。重点推进河北建滔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建设80万吨/年醋酸、锅炉烟气CO2补集及利用(CCUS)项目,并进一步向醋酸酐、乙酸乙酯、双酚A、己内酰胺、苯酚丙酮等下游产品延伸。预计到2025年营业收入达到60亿元以上。
(二)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装备制造产业市场空间大,发展前景广阔,是我县积极发展的重点产业。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积极推进自主创新、精益制造,装备制造产业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成为内丘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型产业。以现有硕凯铸造、品华管业等装备制造企业为基础,紧紧围绕市冶金矿山装备产业链、高端精密轴承产业链、钢铁深加工产业链、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链、智能电网及输配电装备产业链、现代农机及食品机械产业链、应急装备产业链、橡塑制品产业链、灰铸铁厨具产业链,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做好装备制造产业的整机制造招商。预计到2025年营业收入达到7.5亿元。
(三)建材产业集群
建材产业是目前内丘县传统产业中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在地方工业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推动内丘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建材产业转型升级、向高质量发展对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重点突出龙头带动的思路,积极推进“延伸产业链、提升创新链”发展战略,着力促进龙头公司发展高端水泥领域,打通本地水泥深加工产品产业链,壮大高端铁路专用设备及器材、配件材料生产规模,形成以水泥为基础元素,大力推动新型建材产业的发展。预计到2025年营业收入达到10.5亿元。
(四)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充分利用全市中药材特色产品和玉米深加工产品优势,加快生物制造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以微生物发酵药物为基础,重点发展新型疫苗、生物技术药物、药材精深加工、现代中药与民族药、生物分离介质与药用辅料生物基材料、生物化工产品、特殊发酵产品与生物过程装备等,支持发展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系列产品、维生素及其大健康原辅料系列产品,积极发展医疗器械及康复器具,做精做强监护仪、心电图机、呼吸机、生化分析仪、产床、康复辅助器具等基础医疗器械。内丘县中药材资源丰富,种植、加工历史悠久,扁鹊等中医药文化精深绵长。近年来,内丘县由中药材资源大县逐步向强县迈进;具有内丘特色的优质中药材邢枣仁和王不留行产业的迅速崛起,更是对全县中药材产业的迅猛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依托扁鹊故里和丰富的野生药材资源不断推进中药材种植和加工基地建设,先后建有酸枣仁、王不留行、金银花、天麻、连翘、知母等种植加工基地,盘活了河北扁鹊制药有限公司,陆续引进了昕大洋内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内丘东方希望动物营养食品有限公司、天象生物药业公司等一批生物医药企业,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猛。要进一步做好产业链延伸、补充、强化、培育工作,创新发展、培育壮大中医药和原料药,争取早日建成依托扁鹊中医药文化、面向全国的高端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预计到2025年营业收入达到15亿元。
四、主要任务
(一)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打造产业链条
1.构建产业链体系。实施“链长”负责制,按照“一条产业链、一位县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套工作方案”模式,实施按产业链精准招商,支持“链主”企业做大做强,支持重点产业链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产业链重点企业建设重大项目,支持重点产业链集群化发展,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合发展,提升重点产业链服务管理水平,围绕化工、建材等优势产业领域,筛选具备做大做强条件的重点产业链环,实施一批重大强链补链项目,集中突破弱项与短板。围绕生物医药等未来产业,着力吸引战略投资者和行业领军企业在内丘布局产业项目,构建全新产业链条。针对拥有优势企业、但链条较短的产业,支持企业推进产业链拓展延伸,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入驻发展,提高上下游企业配套协作能力,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中小微企业专业化配套的协作体系。
2.强化供应链安全。强化供应链安全管理,分行业做好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建立供应链安全评估和风险预警制度,完善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到售后服务的全链条供应体系。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强化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保障能力。围绕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重大投资项目,打通堵点、连接断点,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协同生产。加快推动各类商场、市场和生活服务业正常运营,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强化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支撑,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环境。加强区域合作,按通知做好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工作。
3.加快数字化改造升级。实施数字化改造提升重点工程,围绕市发展的电子信息、太阳能光伏、新型储能设备等重点产业链,推动个性化定制、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新型制造模式优先在规模以上企业应用。支持特色产业集群企业和重点产业链企业应用经济适用型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设备和系统,持续开展车间现场任意单元或模块的数字化(智能化)微改造、微创新。因地制宜、一群一策,引导数字化服务商面向集群企业推出云制造服务平台。力争到2025年底,特色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培育1个“制造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
4.深化“产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试点示范项目,支持特色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数字化龙头企业搭建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企业内部应用系统的综合集成和云化改造迁移,支撑企业全流程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支持集群龙头企业和产业链链主企业与县内外工业互联网企业共建垂直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智能制造集成服务平台,循序渐进推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价值链环节“上云入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云、两化融合全覆盖。力争到2025年底,特色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的比例达到50%。
5.发展智慧物流。着力打造内丘县特色产业商贸中心、现代物流仓储分拣中心等商贸物流体系,实现相关产业上游原材料供应、中游生产制造、下游产品销售,以及行业信息服务的全覆盖,促进商贸物流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着力构建国家级区域物流服务中心。发挥交通和区位优势,建设一批符合电子商务发展需要的物流配送中心和电子商务仓储物流配送基地;加快建立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和物流管理服务平台,提高现代物流效率和效益;支持电子商务企业与物流企业数据库的对接,加快大数据在电子商务行业中的应用。培育重点物流企业,为特色产业快速发展提供配套服务。加快建设以电子商务、金融仓储、国际贸易、检验检疫、保税仓库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特色物流园,将沿海口岸“搬”到内丘,打造国内一流的内陆港,加快内丘企业与国际市场对接。
(二)推进布局结构升级、建设重要载体
1.优化产业布局。坚持专业化、链条化、集约化方向,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园区为载体,加快上下游企业空间集聚、要素优化配置,逐步整合县及以下工业聚集区,引导园区外工业企业进园区,打造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结构合理、体系完整、协作高效、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园区。重点发挥中心城区高端要素聚集优势,以县工业园区为核心,整合各乡镇园区,谋划建设国家级园区,发展新型化工、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加快全县特色产业提档升级,重点围绕化工、生物医药等,推动产业关联度高、行业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
2.建设双创载体。充分发挥工业园区、县城区的区域空间优势,高标准谋划建设创新创业载体,吸纳集聚京津冀乃至国内外创新资源,打造内丘创新驱动发展“双引擎”,建设全县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育成区。高标准谋划县城区科创空间,围绕现代商贸、金融服务、科技教育、生命健康、创意时尚等领域,打造创客街区、创投街区、创业孵化街区等创新创业社区,布局创业园、微总部、创客空间等多元化创业服务载体,建设一批便利化、专业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积极培育小微双创基地,力争每年新增3000平方米以上众创空间1个。
(三)推进产品结构升级、提升质量水平
1.实施标准领航。充分发挥标准对特色产业发展的规范和引领作用,坚持以标准提质量、促转型,积极构建国内领先、接轨国际、面向未来的产业标准体系。一是严格行业准入标准。禁止投资新建生产装备差、产出效益低的落后产能、低效产能项目,加强企业生产监管,促进企业按安全、用地、环评、用能等标准生产。二是开展企业制标对标行动。支持龙头企业研制高于现行标准的企业标准,引领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动有实力的企业结合市场需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打造质量标杆企业,示范带动全县企业提高产品生产质量。积极推动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上升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提高特色产业地位和影响力。三是加强产品检验检测。加快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加快建设第三方质量检验检测平台,对标国外先进标准、国际标准,加强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发现产品质量问题及时整改提质。加大激励力度,鼓励、引导更多特色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企业积极参加国家、省级和行业标准制定,以先进标准引领特色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发展,有效提升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话语权。力争到2025年底,特色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企业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行业及团体标准的突破。
2.提升质量水平。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推进特色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品质革命”,满足市场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强化质量基础,鼓励采用ISO9000、六西格玛、卓越绩效、精益生产、质量诊断、质量持续改进等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办法,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积极开展与国内外高端消费品的质量对标,全方位提升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特色产业集群企业和重点产业链企业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实现全覆盖。
3.创建知名品牌。强化品牌培育,引导企业强化品牌意识,着力培育一批叫得响的企业品牌、行业品牌、地方品牌和名牌产品、名牌企业,打造质量第一、技术领先、用户满意、口碑良好的品牌形象,以品牌带动提升区域质量竞争力。发挥职能部门和行业协会引领作用,为品牌经济发展做好指导、培训和服务工作。加快引进、培育高水平、专业化及公信力较强的品牌中介机构,加强品牌研究、咨询、评价。采取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方式,筹划举办特色产业交易会,鼓励自主品牌企业参加广交会等国内外知名展会,宣传提升品牌影响力。加大对中华老字号、驰名商标、地理标志等培育和保护,打造一批产业名镇,培育一批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
4.强化质量安全。发挥法治和诚信两个手段作用,推进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共治,统筹促进特色产业与安全协调发展,建立完善符合新体制要求的现代化监管制度体系。强化产业链全程监管,建立统一的安全监管体制,加强部门联动、协调配合,提高监管工作的系统性、协调性和一致性。强化质量安全源头治理,鼓励规模以上企业与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规范接轨,在规模以上企业建立和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等先进管理体系,提升特色产业安全监管技术支撑能力。加强企业和第三方机构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构建科学高效的安全检测体系。健全安全风险交流制度,提升风险检测和风险评估水平。提升监管队伍能力,健全培训管理制度机制,规范监管职责、任务、程序、标准,提升特色产业安全监管规范化水平。
(四)推进技术结构升级、提升创新能力
1.培育壮大创新主体。落实新一轮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贯彻“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度培育机制,不断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全力培育一批体量规模大、创新水平高、行业带动强的领军企业,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龙头。引导鼓励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道路,培育一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争创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力争到2025年底,特色产业集群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1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8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突破20家。
2.提升关键核心技术竞争力。鼓励特色产业集群企业和重点产业链企业对标国内外先进工艺水平,全面梳理产业集群在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工艺设备、标准质量等方面的关键核心技术短板,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快关键技术攻关,加强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应用。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链,部署建设一批产业链重点项目,强化关键共性技术供给、自主可控装备研发,提升工业基础能力和工艺水平,降低“卡脖子”风险。积极鼓励推动特色产业集群企业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培育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
3.建设各类科技创新平台。聚焦提升原始创新、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供给质量,推动特色产业集群企业和重点产业链企业研发机构提档升级,加快建设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技创新平台。鼓励以特色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和市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为依托,联合省内外优势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先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力争特色产业集群新增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1家。
4.提升工业设计创新发展能力。鼓励设立工业设计机构,支持企业购买工业设计服务,支持基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工业设计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推广。加强工业设计人才培育。
5.提高工业设计综合服务水平。鼓励行业组织、优势企业开展工业设计基础性、通用性、前瞻性研究。研究筹划建设高效实用的工业设计基础数据库、专业知识库、信息资讯库、成果展示库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依托特色产业推动“设计+品牌”“设计+科技”“设计+文化”,打造“设计+”产业链。力争到2025年底,工业设计服务特色产业集群企业和重点产业链企业达到10家以上。
(五)推进组织结构升级、提升协作水平
1.壮大龙头企业。在主导产业、配套产业、新兴产业中重点培育扶持起排头兵作用的龙头企业,在融资、用地、人才、对外合作、品牌创建以及财税政策优惠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支持龙头企业以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品牌优势、服务优势、管理优势,整合国内外资源,采取合资合作、兼并重组等方式,组建一批创新能力强、品牌知名度高、辐射带动能力大的大企业、大集团,上大项目,搞大合作,谋大发展。从4个特色产业集群中优选8家龙头企业,作为重点进行扶持,支持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新品牌培育力度,提升全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水平。
2.培育配套企业。支持特色产业集群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重点推进专业化生产、专业化服务和专业化协作,鼓励中小企业成为产业链关键一环,在一个专业领域深耕细作,为大企业、大项目和产业链提供零部件、配套产品和配套服务。以鼓励创新创业、做强科技小巨人、加快孵化转化、完善创新创业平台为抓手,实施科技、土地、财税、金融政策聚焦,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依靠知名产品实现规模化发展,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新建、引进、重组等多种形式,建设一批县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组织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大项目、大企业配套对接,做大规模,做强品牌,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引导中小企业专注细分市场,专注细分领域,做精做优产品,发展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高、专注于市场某一细分门类的专业化“单项冠军”企业。引导内丘县中小企业以美誉度高、性价比好、品质精良的产品和服务在细分市场中占据优势。
3.推进专业化分工协作。实现产业上下游环节有机结合,提高产业配套水平,使企业与企业之间相互关联,形成协作关系,降低交易成本。一是围绕龙头企业纵向延伸,通过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多种方式,将一些零部件、生产环节交给专业企业生产,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加工产业链。二是围绕特色产品横向拓展,开发系列产品、相关产品,形成技术优势、规模优势、区域品牌优势。三是围绕新上项目完善补充,补充产业链短腿,填补空白环节,延伸、壮大产业链。四是围绕特色产业发展综合服务,通过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发展现代服务业,支撑特色产业集群发展。通过开辟专业化分工协作路径,形成企业与企业之间、生产与物流之间、企业与支撑体系之间,专业分工明确,上下游紧密链接,产业链条体系完整,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利益共同体。
(六)推进融资结构升级、提升融资能力
1.梯度培育上市后备企业。遴选生产经营稳定、市场前景广、成长空间大、创新能力强、符合“升规入统”条件的小微企业,通过靶向培育、专项提升、综合服务等,推动“小升规”。聚焦重点行业和领域,引导“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单项冠军企业、标准领跑者等各类优质企业规范法人治理,成为上市融资“排头兵”。以质量、品牌、标准为引领,鼓励优质企业通过联合、兼并、股权收购、推进上下游一体化经营等方式发展壮大,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加快重点产业链关键资源整合,提升集群行业竞争力、话语权,促进重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分工协作,打造集群企业“大航母”。加大培育苹果、中药材等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用足用好乡村振兴政策,提升农业产业质量和竞争力。
2.推动金融服务全覆盖。发挥集群规模信用优势,完善集群企业信用体系,以融资担保、信用保险等增信配套服务,吸引和选择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产业集群落地生根,“来得放心、贷得安心”。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公司债券、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特许经营、政府采购合同、知识产权等新型融资方式,“一业一策”创新金融服务产品,优化信贷流程,降低融资成本,提升服务质效,与广大集群企业和重点产业链企业共同成长,构建协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鼓励园区及龙头企业设立产业引导基金,促进特色产业和重点产业链发展。
(七)推动服务结构升级、健全服务体系
1.建立健全公共服务平台。鼓励集群企业、重点产业链企业、行业组织等共同打造技术研发、工业设计、中试认证、检验检测、标准推广、人才培训、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物流配送、电商平台等多功能公共服务平台。参与基于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平台资源共享,形成全价值链条公共服务体系。开发和利用手机APP等新形式、新平台,开展产品营销公共服务,帮助小微企业实现供需对接,拓展市场空间,提升特色产业和重点产业链的市场影响力。聚焦企业发展需求,对中小企业开展主题培训、精准对接等公益服务,推动企业间、集群间、产业链生态间等交流协作。
2.搭建对外合作平台。鼓励和支持特色产业集群企业和重点产业链企业参加国内外展会、博览会等各种宣传推介活动,扩大宣传范围,提升品牌价值。鼓励优势企业特别是上市企业和龙头企业进行海外并购重组,获取知名品牌、高新技术、营销渠道、高端人才等资源。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组建对外投资联合体,组建以龙头企业为中心的产业链条,“抱团取暖、结伴出海”,增强境外市场竞争力。
3.加强与行业协会交流。积极主动加强与国家级、省级、市级行业协会的沟通联系,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在产业发展、品牌建设、产品研发、标准制定等方面帮助指导辖区内特色产业和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支持行业协会发展,鼓励行业协会在内部协作、外出招商、组织会展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引导和支持企业积极参与行业协会活动,利用行业协会掌握的丰富企业资源和技术资源,促进我县特色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全部建立行业协会。
(八)推进招商结构升级、实施精准招商
1.强化专业招商队伍。将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发展的重要措施和有力抓手,把能力强、有冲劲的年轻后备干部纳入驻外招商队伍中。加大专业培训,围绕新动能培育、传统产业升级、产业链补短板等重点招商领域,对招商人员进行专题培训,丰富招商人员在经济形势、产业政策、产业布局、产业链条打造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提升招商水平。
2.创新招商选资形式。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通过专业招商、协会招商、中介招商、以商招商、节会招商、云招商等新方式,围绕推进特色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聘请专业机构,着眼产业链发展目标,围绕产业链基础环节、关键环节和强链延链补链,谋划设计能够有效支撑产业链发展的招商项目、建设项目,形成一个特色产业集群一个项目包,一个重点产业链一个项目包。对项目包中的项目,一方面鼓励本地企业实施建设,一方面瞄准国内外的行业龙头企业、领军企业,实施精准招商。
3.扎实开展项目“双进双产”。对招商选资落地项目强化帮扶,以打桩论英雄,构建高效项目建设机制,形成攻坚合力,研究解决好制约项目建设的难点问题,强化服务、提质提速,推动项目尽快投产达效。不断提升特色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规模。
(九)推进发展环境升级、优化产业生态
1.促进产业延链强链。聚焦强链补链延链创链,每个特色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制定产业链工作方案,集中要素资源,发挥龙头企业和链主企业带动作用,着力推动特色产业集群产业链和重点产业链横向拓展、纵向延伸。高标准编制特色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两图一表”,即“产业链全景图”“配套服务体系结构图”和“产业链发展项目情况表”。积极融入京津冀一体化,全面提升重点产业链发展水平,推动特色产业集群深度参与全国乃至全球产业链分工。健全完善产品对接机制,定期举办本地产品专题对接会,搭建本地产品宣传展示交流平台,助力中小企业实现“本地开花”,全面融入特色产业集群链条和重点产业链链条。
2.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将特色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发展与碳达峰、碳中和相结合,强化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的推广应用,推进特色产业集群企业和重点产业链企业技术设备绿色化改造升级,深入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高耗能设备系统节能改造。力争到2025年底,特色产业集群省级以上绿色工厂突破2家。
3.推动园区能级提升。坚持聚集发展,以园区为特色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发展的主要载体,提升园区能源、给排水、污水集中处理等基础设施承载能力,通过资源要素集约利用、污染物和废弃物集中治理与深度再利用等途径,降低企业经营成本。鼓励园区建设多层标准厂房供集群企业和产业链企业入园使用,为入园企业提供零风险、低成本、一站式、全方位服务。鼓励开发运营“园中园”等特色产业园区、产业链园区和专业化市场,聚合发展,推进园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十)推进项目结构升级、确保目标落地
按照高质量赶超发展要求,坚持项目为王、效率至上,完善“半月调度、月通报、季比看、半年小结、年底算总账”项目推进机制,以打桩论英雄,以“见工地、见设备、见产品”为工作标尺,抓紧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深入落实项目“双进双产”行动,保持狠抓项目的力度时刻不松懈。加强重大项目储备和滚动接续,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要素跟着项目走”“考核跟着项目走”,促进各类资金、政策和要素资源向重大项目倾斜,确保重点项目如期开工投产。健全项目建设管理机制,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一号工程”,建立健全包联挂钩机制,推行“四个一”工作制度,聚焦项目建设主要环节,完善部门联合协作机制,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建立项目滚动推进制度,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重大规划、重大项目,全面落实重大项目在建、竣工、投产、上规四张清单制度,滚动实施项目推进年度计划,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在建一批、竣工一批的梯次滚动发展格局。完善项目推进考核制度,定期召开现场会、专题会、协调会,精准化解项目推进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在2021年-2025年规划期内每年都要谋划安排一批重点建设项目,确保“十四五”总体目标完成。在2021年-2025年规划期内每年都要谋划安排一批重点建设项目,确保“十四五”总体目标完成。
2021年重点建设特色产业在建项目6个,总投资16.16亿元,项目平均投资2.69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2个,续建项目4个;投资均为亿元以上项目。按产业分类,建材产业2个,战略新型产业3个,公共服务类1个。(详见附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县民营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统筹协调推进内丘县特色产业振兴工作,制定政策措施,加强督促指导,研究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确保内丘县特色产业集群规划有序稳妥推进。要深入落实县领导干部包联机制和工作考核机制,将特色产业提质升级作为壮大县域经济、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扛起责任,聚集资源,抓好落实。有关乡(镇)政府、园区管委会要切实履行属地管理责任,制定各特色产业集群具体推动措施,明确工作任务、完成标准、完成时限、责任人、奖惩措施。
(二)加大政策扶持
贯彻落实《邢台市特色产业提质升级工作方案》和《邢台市支持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八条措施》,发挥链主企业领航作用、发挥行业协会服务引领作用、鼓励开展各类对接活动、鼓励企业拓宽发展渠道、支持企业创新融合发展、支持特色产业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参与标准制定和指数发布、支持企业外联诊断服务等八个方面支持政策措施。用足用好国家和省市已出台的支持特色产业发展的财税、金融、土地、创新、人才等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建立以投资强度、产出效益和市场前景为重点的竞争性和差异化要素供给机制,保障重大优质项目所需资源要素到位。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提高融资服务质量,推动形成特色产业集群与金融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加强园区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企业入园集聚,引导资源要素集约利用和综合循环利用,实施污染集中处理,支持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率先碳达峰。
(三)强化人才支撑
围绕内丘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扎实落实“人才集聚行动”等十大专项行动,通过“十九个一批”引才渠道,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高级技能人才,培育企业经营人才,搭建人才培育和交流平台,健全人才培养体系。每年积极参与全市龙头骨干企业、规上企业和具有成长性的小微企业的企业家、中高层管理者和中层骨干申报,获取参加全国重点商学院学历教育、名家讲坛授课、外出考察学习等机会,梯次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人物、企业高级管理者和优秀后备人才。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产品已批量生产并投入市场的企业和个人,给予奖励。加大财政对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围绕技术创新,加强专业知识和技术操作实训,培训领域贯通产业链上下游,培养一大批适合特色产业全面发展的技术工人和工业设计、营销、品牌运作人才。积极开展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组织企业有资质的技术人员组成专家库、产品研发与攻关。鼓励建设工程实验室,创新工艺、创新技术,建设内丘县绿色发展服务平台,对申报成为国家、省、市级工程实验室、研发中心的企业给予资金扶持。鼓励企业引进高端技术人才、高级管理人员,享受省市县相关的人才政策。
(四)提升管理水平
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有条件企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权责明确、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机制。支持企业采用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健全职业经理人制度,实现治理模式由家族化向社会化转变。推动企业加强党组织和工会组织、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增强企业凝聚力。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健全以合同管理为核心、以岗位管理为基础、以公开招聘为路径的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通过采取业绩分红、股票期权、岗位分红权、超额利润分享等激励方式,建立市场导向的差异化薪酬分配激励机制。健全与激励机制相配套的约束机制,逐步形成更加市场化的企业经营机制。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加强企业管理体系建设,完善基础管理标准和规范,建立健全以研发、质量、安全、环保、财务、营销、品牌等为重点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加强环境控制、风险评估、活动控制、信息与沟通等工作,防范投资经营风险。
(五)优化营商环境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打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最大限度减少经营许可和资质资格许可等事项,构建有效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涉企政务服务,谋划“两不见面”到“全不见面”改革,建设24小时自助服务大厅。抓好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快捷服务。提高“一网通办”能力,建立涉企政策“一站式”发布平台,实现涉企政策信息汇集、加工推送、咨询反馈的企业贴身服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优化并加快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布局,加快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
附件: